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t52mall.com/“不讲武德”的年轻人李想因为一句“理想L9能与库里南一战”在不久前又上了一次热搜,上一句他说的是“L9是万内最好的SUV”。“XX万内最好的产品”,已经在近期成为新势力们标配的宣传口号,但第一个发起的是华为的余承东,而不是李想。余承东虽然号称大嘴,也只相对“谦虚”地说问界M7是百万元内最好的产品。不过,就算是这样,小鹏董事长何小鹏也说听了想扔鞋,那李想这多出来的万,何小鹏可能得多扔四双鞋子了。
不仅是理想,“浓眉大眼”的哪吒汽车也赶紧来跟上节奏。哪吒汽车CEO张勇在23日发文介绍即将上市的哪吒S时,如神来之笔一般加上了一句“万内最好轿车”。好家伙,比问界M7豪华,比理想L9谦虚,两头都占了。小鹏G9三季度上市的时候,不来一个“万以内最好”的话可能难敌L9,毕竟别人卖一辆车就让购车者赚了万。不仅是小鹏没得比,这可比蔚来的用户基金厉害多了。
不过,最终何小鹏还是很务实地表示,G9是50万以内最好。“我对G9很有信心,这将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对于我们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做到了别人没做到的,同时也要把别人做到的做得更好”。这种态度可能有点打脸理想和问界,不过G9还是稍微赢得了更多的好感。
L9尽管被骂得很惨,但好像消费者没受什么影响,反而最近去看车的人不少。回顾这一辆车上市,喜提七八个热搜,理想是独一份。这里面当然有章法可循——除了直接购买微博商业热搜,理想还按照微博热搜的逻辑召集了大量微博大V站台,同样的话题一样的姿势,冲榜自然而然成功了。做汽车媒体出身的李想,对传播这一套独门“心经”,确实在行。其中,还有当晚网站瘫痪,留下了订单爆仓的印象。好家伙,一环扣一环,高潮不断。
这种盛况空前的产品上市,可能再难有企业复制了。背后所付出的巨大资源也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的,也不是能够轻易复制的。但只要记住一个法则就行,任何一款车只要齐齐唱好,必然属于不正常。就在L9万众叫好之时,也有人对L9的产品提出了质疑,比如对其底盘的构造,疑似和宝马X5、沃尔沃XC90非常相似,至少说不少元素是雷同的。这则信息最近在知乎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意思的是,理想的第一款产品理想ONE,在一档拆车节目中被拆下来之后,与汉兰达的底盘零件一模一样。
要知道,就算放到了10年之前,中国车企借鉴热门的国外品牌车型,就已经被嗤之以鼻,让人意外的是,怎么到了现在还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而现在这种“借鉴”,居然还发生在了被视为改变中国汽车的新势力身上,这看起来有一些讽刺?当然,到目前为止,这两则信息没有官方回复,也只有民间的质疑,真假还待定,姑且当作是技术讨论吧。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新势力的造车,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颠覆性。
要推动汽车产业发生根本性改变,需要伟大的公司,鄙视“臭搞技术”的理想,不知道能不能带来这种进步。理想当然想做这样的公司,毕竟对标的是苹果公司,这个手机终端的革命者。但现在,不少新势力都陷入了争议之中,让人有点失望。
除了理想,其实还有好几家车企都陷入同样性质的质疑之中。另一家新造车企威马,也因为与吉利的官司使得其车型来源饱受争议。吉利此前起诉威马带走了其部分车型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车,吉利对此索赔21亿。尽管后续吉利撤销部分指控,但关于EX5和GX7之间的暧昧关系仍令人猜测。
另外,特斯拉公司在年起诉一名前中国籍雇员,窃取其Autopilot技术的源代码后加入小鹏汽车。该案件虽然在两年后和解,但特斯拉CEO马斯克对小鹏仍然持有敌意。在年小鹏发布新的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方案时,马斯克还在大洋彼岸阴阳怪气了一番。他在推特上不点名地说道:“他们有特斯拉软件的旧版本,并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官司干不过,马斯克嘴炮也不放过。
尽管这之中真假难辨,也有可能是一种打击手段,但引发的一个老问题是:新势力的核心竞争是什么?他们带来的改变是什么?未来建立的竞争壁垒是什么?
何小鹏最近点评L9的时候说:“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非快销品行业、2c非保护领域,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期或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这实际上是针对L9上市的一次灵魂拷问。理想的产品依靠的是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定位来获得认可,但这会使得模仿者蜂拥而上。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其两次开创性地对细分市场推出新品类,包括五菱宏光S和宏光MINIEV,都因为模仿者众多,最终销量被大量侵蚀。
那么,作为新势力,“新”在何处?未来怎么成为实力派?进一步来说,从汽车行业来看,能在行业中屹立上百年的企业,都以技术立身,现在的“弯道超车”,是要超越什么?实现什么?
新势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其实都表现得不差,销量的背后是新势力对客户研究透彻的表现。传统车企在“车”本身的技术上毫无疑问依然占据着高地,这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在机械素养、操控上都会更加优秀,带来更好的安全性。新兴的车企则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用田忌赛马的方式获得了市场的选择。输赢其实不在于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而是在于动力形式的变化,使得新兴车企有更低的技术门槛,这可以无限放大他们的优势。比如理想毫无疑问是产品经理一个标准的教科书,对传统车企而言需要好好研究用户心理,而不是继续内耗。
就如同理想ONE,围绕着它的争议非常大,创始人也几乎是典型的招黑型老板,车辆本身的技术难以看到过多的行业创新,但是理想的销量依然很好。用网上的评论说,这是一个买车和不买车回想都会互骂的极度分裂的产品和品牌。或许,理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吃透一个细分市场,就获得了胜利。当然,理想也可以凭此生存下来,但后续的问题会具有难度。话说,众泰当年也算是一个懂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汽车品牌。这倒不是贬低理想,也没有任何对比的意思。
目前,中国车企不知不觉地在模仿和抄袭中前进,以雷克萨斯的纺锤体设计为例,在中国所有的自主品牌中,几乎都有相同前脸的产品。即便是某些标榜以原创和正向研发为核心的车企。这些产品有些甚至打着致敬的幌子,大行抄袭之事。但在核心的部件上,确实抄袭在减少,“皮尺部”已经很难见到,这也是市场自然淘汰的结果。可能燃油车也处在模仿的时代,要去谴责新势力们或许有点过分,但他们承担了太多希望,收获了大量支持的它们应该去做得更好一些。
现在的汽车市场是一个非常混沌的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上,人们对车的衡量,从以往的三大件逐步变成了电池+智能驾驶(含智能座舱)两大件,一些企业激进地暗示车很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这已经相当成熟。但实际上,就底盘等基础部件来看,中国车企本身的差距并不小。从机械素质-驾乘舒适性-娱乐功能-智能体验,中国汽车选择了在后两者上进行突破,这可能也是最简单的方式。这和目前的电池创新有相似之处,通过结构创新实现性格提升,因为材料改变太难了。
由互联网企业带来的车辆评价标准,正使得消费者对车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