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怎么用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9060890.html本期人物:王培来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酒店与烹饪学院院长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首届全国旅游教育名师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老师能够创造的影响力是无限的,对于旅游酒店专业来说也是如此,为人师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Vava在与酒店高层探讨最感恩的人时,比较多出现的就是恩师,这次很荣幸能够采访到3A国际酒店技能竞赛指导老师、上海旅专的王培来院长,与各位分享为师之道,以下内容由Vava整理编辑。
Vava
/p>
您曾经说过:“做服务行业,就要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来。”那么,对于院校来说,怎么做可以更好的减轻学生们的心浮气躁?
王培来院长
/p>
中国近20来年发展迅猛,随着一夜暴富的产业和人士不断涌出,整个社会大环境开始变得浮躁。而酒店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一定要从基层开始做起,因为这个行业对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要求是很高的。
首先,院校要从入学教育、实践实训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到基层工作的价值。举个例子,学生毕业后没有在酒吧的基层工作经验,就不懂得酒吧的物料是如何出库的、如何运用到产品的制作当中的,若直接当酒吧经理就不知道产品的成本是如何构成的,这样就难以做成本管控而获得经济效益。
其次,邀请优秀的校友或行业成功人士来为学生们做正向的指导。比如我们学校是年建校,今年正好40周年校庆,4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酒店人才,他们通过努力很多人已经做到酒店的总经理、集团的总经理,还有做到集团总裁。邀请他们来为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职到酒店高管。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让学生们深刻领会到基层工作经验对职业成长的帮助。
Vava
/p>
有人说,院校老师去到酒店实习1-2个月,意义并不大,不能真正的帮助到学生。对此,您怎么看?
王培来院长
/p>
我认为这和整个旅游酒店职业院校老师的挂职机制的设计有关系,当老师有机会去酒店实习时,学校要做好统一筹划,完善挂职机制。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才能帮助老师们扎根深入了解一个部门的经营和运作,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酒店客人和事件,并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
此外,实习前老师们设立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根据自身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酒店部门去实习,明确实习任务。
最后,了解整个酒店的运作规律比学会某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更重要。就好比“道和术的关系”,操作技能、服务技巧属于“术”的层面;通过观察、学习、与酒店高管的沟通,去思考酒店运营以及这背后的规律,才是“道”的层面。由此才能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从酒店运营规律这个角度去理解这个行业。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吧!
Vava
/p>
您认为中国酒店业人才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王培来院长:
我个人对中国酒店业人才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这个“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效劳动力的供给下降。我看过这样一组数据:当今80后人口1.9亿左右、90后约1.74亿,而00后是1.47亿,这说明从80后到00后的有效劳动力是递减的,而且递减幅度很大。
第二、从劳动力的需求角度来看,新兴旅游接待业与传统酒店业的人才竞争在加剧。当下与未来,与传统酒店业争夺人才的行业将越来越多,例如迪士尼乐园、长隆主题乐园、新兴主题娱乐行业等,年轻人在这样的大旅游环境中找工作,可选择的较多,最终不一定会选择传统的酒店业。所以,综合来看,两头都在亏空,一边是有效劳动力的供给在大幅递减,另一边是年轻人也被酒店业之外的相关旅游接待行业所吸引。
Vava:
对于院校来说,未来的酒店人才培养可以侧重在哪几个方面?
王培来院长:
从未来酒店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酒店业会对从事酒店业年轻人的综合素养能力会越来越看重。不仅仅要具备某一方面的酒店操作技能,还有综合的知识和能力,如人际沟通、待人接物、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例如,如今出现的生活方式酒店(LifestyleHotel),这与传统的酒店差异较大,顾客住宿酒店是为了体验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这就对酒店员工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但目前国内生活方式酒店员工的综合能力与酒店环境、品牌并不匹配。
因此,对于酒店业这种人际互动比较高的行业来说,除了沟通能力、洞察力、待人接物等这些传统的素养之外,关于文化素养、对服务他人的理解等方面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
因为在我看来,国人对“服务”一直有偏见,认为“服务他人”就是“伺候他人”“低人一等”。而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达程度的提升,人的服务是会越来越贵的。从长远来看,高端酒店越发展越应该重视人的因素。所以,对于院校来说,鼓励学生对酒店行业有信心,这也是极为重要的。
Vava:
在“互联网+”的时代,您认为该如何将酒店教育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
王培来院长: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上半年申报上海市一流专业获得成功。在明确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后,我认为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课程。所以在申报方案中,我有提到一个思路,叫“三个O”(OtoOtoO):
第一个O是Offline,是指线下产品的设计和打造。我会告诉学生:“经营酒店就是在经营空间。”也就是说,在一个平方数有限的空间里经营怎样的项目才能使得平均每天每平方米的收益最高,有个专业的词叫“坪效”就是这个意思。线下产品的规划设计是发生在酒店经营之前的重要环节,它会直接决定着今后酒店的经济效益。
中间第二个O是Onlinemarketing,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工具进行线上的营销和推广。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组合方案设计、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营销推广及获客、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为消费者画像等。
第三个O也是Offline,是指线下的服务体验和管控。就是酒店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顾客获得难忘体验、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和物料消耗等,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三个O”想象成一个三角形,顶点的O就是线上互联网营销工具,下面的两个O就是刚刚讲的两个Offline。一栋物业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个餐厅、一个会所或者一家酒店,那么下面底边这两个O就是重要的基础,没有基础,顶点的互联网营销工具就不会有用武之地。
我们通过课程体系重构的方式把酒店教育和互联网相结合,我把它叫“泛酒店业课程体系构建”,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革新,酒店教育应适应新的时代、新的业态、新的生态。
Vava:
在和国际院校的合作中,您认为院校应该如何挑选和确定合作对象?
王培来院长:
我认为选择国际院校合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所谓合适的就是指双方合作目标要清晰、合作目的要契合。仅仅追求送出国交流学习的学生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我想通过国际院校合作,还要提升我们自己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增强老师的国际化思维、理念以及国际化教学方法,这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在选择国际院校合作时要着重考量的方面。
当然,一个能够提供多家国际院校的合作平台也很重要,像年在三亚举办的国际旅游教育周中的旅游教育展就会邀请海外多家优质院校参展,这对国内院校来说是一个机会,毕竟很少有机会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多家海外院校去沟通对接。
Vava:
对于目前市面上现有一些酒店管理专业的竞技比赛,您觉得如何设置比赛项目会对院校及学生真正有帮助?
王培来院长:
在90年代初,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够发达,酒店行业的比赛还是停留在标准规范的基本服务技能的层面。如今,酒店业已经发展30年了,而大多酒店高职院校组织的比赛还是以“服务技能”为主体,忽略了酒店行业的特点——人际互动与问题解决,赛项的设置都是比的客人不在时的场景。
所以,我们在参与年3A国际酒店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时,就加强了酒店人际互动方面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的设计。同时,在设置比赛内容上,我们减少了服务技能的比重,更看重选手的英语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处理问题的思维路径,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当然这与学校的类别也有一定关系,本科院校一般会有经营决策分析的赛项,利用软件来模拟运营进行决策分析。但这种作为比赛来说,观赏性要略差一些。培养本科生或研究生有这种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对于今后走入在酒店业的高层管理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不能忽略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服务他人的精神的培养,说到底,酒店行业是个注重细节,成败系于细节的行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认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们所缺的。这样才更有利于在酒店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Vava:
都说“人生要不断学习”,请您分享一下您的学习生涯?
王培来院长:
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生涯吧。我是年毕业于山东济南一所旅游中专院校,当时学的就是酒店管理。年又来到上海旅专攻读酒店管理大专专业,年留校,至今已经26年。期间,从年-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了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年-年,攻读了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与旅游业管理硕士;然后从年到今年,我完成了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博士学位的进修。
介绍我的学习经历是希望大家认识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学生们在酒店行业工作一些年后,可能会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这时选择继续学习会收获到更多东西,尤其是酒店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了实践经验后再有理论知识的积淀和启发,更加有助于将来的职业成长。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未来5G时代将会对教育行业有很大的颠覆性影响,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都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
Vava:
对于酒店管理院校学生的个人职场规划,您有哪些建议?
王培来院长:
学生在学校时就要谋划未来,同时学校也要对学生的职场规划方面有所引导,做好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酒店业、了解从事酒店业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职场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职业成长发展,但仅仅通过读书的方式是不够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知行合一。学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行业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酒店行业的丰富多彩的,更有利于做好个人的职场规划。
当然,这就要求学校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安排,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和了解真正的酒店工作方式。若安排的不够合理,实习工作强度过大,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实习生涯的结束造成了酒店职业生涯的结束。
当学生走进酒店行业后,我会告诉他们不要因为遇到不理想领导或师傅而否定这个行业,甚至离开这个行业。并且,希望学生们认识到酒店工作的价值所在,对它有一个理性的、全方位的认识。即便刚进入酒店工作辛苦、待遇不高、还可能会经历一些委屈、磨砺,但年轻就是资本,吃点苦不要怕,这些宝贵的经历会在未来酒店行业的职业发展、乃至其它行业的职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王院长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带来如此真切和中肯的见解和建议。HEADEVENTS很荣幸邀请到王院长作为3A国际酒店技能竞赛裁判,为进入决赛的支院校队伍现场犀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