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怎样确立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粉碎“四人帮”后,在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人们开始思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等人。在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

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必须实行适合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时重申:“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并且强调“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的实践在迅速推进。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使农民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这种解放不单是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而且农民在完成承包任务之后有权安排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将原来的所谓家庭副业变成家庭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专业户。当这些专业户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他们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光靠自己家庭的人手已经不够,必须雇工,而雇工意味着有可能出现剥削。那么,允不允许雇工,允许雇可雇多少人?当时有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找到论据,个体企业只要拥有的雇工不超过8人,且仍然以本人的劳动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便仍保持劳动者的身份。因此,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强调“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决不是一种权宜之计”,并且在政策上开了小口子,提出“对个体工商户,应当允许经营者请两个以内的帮手;有特殊技艺的可以带五个以内的学徒”,即就是说雇工不能超过7人。其实,不管个体工商户雇工是否超过7人,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本无法纳入到国家计划之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使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富余,因此,一些紧邻城乡的农村利用国家仍处于短缺经济的机会,大力发展社队企业,一时间社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到年9月,全国(除西藏外)共有社队企业万多个,全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的专业劳动力将近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4%,年全国社队企业总收入达多亿元,占人民公社三级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年7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规定社队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计划所需要的两三类物资和劳保用品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供应,也可以由社队企业及其管理部门自行采购,社队企业的产品国家不统一调拨的,由社队企业管理部门组织销售,或由社队企业自行销售。社队企业的生产经营很难纳入国家计划,基本上是原材料“自行采购”,产品“自行销售”,形成了事实上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

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在这之后,邓小平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由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当客人问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时,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对于这次谈话,新华社当天就作了报道。第二天,《人民日报》在报道时更是使用了《只有改革才能导致中国的发达,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样的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得以确立,与邓小平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而市场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尽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无本质区别,但要让更多的人认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在论述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仍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认为这一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十三大报告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年春夏之交曾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年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一年,经济增幅下滑至3.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邓小平所担心的经济出现滑坡还是发生了。中国经济如何发展?邓小平认为还得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年12月24日,他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谈话时强调:“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年2月6日,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又明确表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经过深入的思考之后,邓小平决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他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一路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对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南方谈话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内容并不很多,基本是邓小平过去对于这个问题的重申,但谁都明白,已是88岁高龄的邓小平用这样的方式发表谈话,就是要给后人一个政治交代,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结束在改革开放上的裹足不前,把他开创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南方谈话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年4月30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十四大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前进一步,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时,列举了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理论界对计划和市场、建立新经济体制问题认识上的一些新提法: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他说,上述这几种提法,究竟哪一种更切合我国的经济实际,更易于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可以继续研究,眼下不必忙于作出定论。但他又提出,在十四大报告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人都赞同的有关经济体制的比较科学的提法,以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的认识和行动,以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建立。江泽民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年6月12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谈话时,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且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邓小平还提出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随后,中共中央先后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各部门的意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得到高度认可。

本文来源:徐汇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