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期商品卖得火,哈尔滨不少年轻人成购 [复制链接]

1#

“酸奶能打到五折,零食能打到3折,便宜呀,肯定得买!”哈尔滨市刘女士经常会网购一些打折的食品,而且价格都比市场价要便宜很多,因为这些食品都是临期商品。对于临期商品的态度,刘女士是持肯定的,就是因为便宜。但陈先生对临期商品的态度则比较保守:“万一买回来就过期了怎么办,不安全。”近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部分超市、商场,调查了部分市民,大部分人对临期商品,都非常认可。

年轻人爱网购临期商品,零食、饮料,面膜都热卖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记者了解到,据阿里数据统计,每年淘宝上,都有万人在挑选临期食品。

小王刚大学毕业,她就对临期商品非常热衷,经常网购临期食品,主要购买零食。“我平时经常吃零食,有时候看到便宜的就多买点。块钱能买一大箱,很划算。反正买回来没几天就吃光了,也不会过期。逛商场的时候也经常会买那些快到期的,一般酸奶卖得比较多。我也经常买。”小王告诉记者,自己刚毕业时间不长,还没有太多收入。刚开始,她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商场有卖临期商品的柜台,就买了一点。因为价格十分划算,她便对临期商品产生了好感。之后她也经常网购临期食品,“真的非常便宜,对我来说能省钱就是最棒的。”

小王算了一笔账,购买临期食品,自己每个月至少能节省下来多元。小王说:“像酸奶我经常喝,买临期的每瓶就能省至少3块钱,一个月就算20瓶,我就能省下60元。以前每个月买零食至少要花到元,现在都买打折的,经常有半价的,这样就能节省下来到元。再加上平时吃的方便面、自嗨锅什么的,现在我也基本都选临期的买,这样又能省下来元,加起来每个月至少能省下来差不多元。一个月省对现在的我来说,手里就能宽裕不少了,可以再给自己买点小首饰、衣服什么的。所以买临期打折的东西还是很划算的。”

对于长期食用临期食品,是否会有损健康,小王认为,临期就是因为还没有超过产品的保质期才被叫做临期,既然没有超出保质期限,那就还可以食用。“毕竟还没过期呀,而且还便宜。至少现在我还没吃出问题。”

小王告诉记者,在淘宝平台,只要在搜索栏中输入“临期”两个字,就会出现很多热销的临期食品。记者在平台搜索看到,只要输入临期两个字,下拉菜单就会出现很多临期商品,有零食、啤酒、饮料、巧克力、奶粉等食品,甚至还有临期面膜。在临期食品中,还有不少商家把临期的零食做成大礼包、甚至盲盒的形式低价销售。每个礼包中都有数包零食,整体价格要比市场价便宜到七折至三折,价格非常诱人。

哈尔滨市民张女士已经工作了数年,她平时比较爱保养,她就经常网购临期的面膜。张女士说:“最开始就是买一点试一试,都已经做好了东西到家就过期了的心理准备,但是收到东西后发现保质期并没有那么夸张,有的面膜还有两个多月才会过期。而且用着也挺好,之后就经常买了。因为很便宜。”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临期面膜看到,一些专卖店也会将临期的面膜、护肤品等物品打折出售。因为距离保质期限比较近,原价元的面膜,只卖88元,相当于打了五折,如果买得多甚至还会更加便宜。

商场内也会有临期商品柜台,市民们对临期商品各有看法

哈尔滨市民陈女士对于网购临期的商品并不很肯定,但她偶尔也会在商场、超市内购买临期的食品。陈女士说:“网上买的东西不太敢相信。但是偶尔在超市里会买。”在哈尔滨某超市的酸奶展柜附近,一名销售人员不断向过往的顾客推销货架上的一款酸奶:“买二赠二,临期酸奶,就这些了,卖完了就没了。”大部分经过这里的顾客听到销售人员的话后,都会转过身来看一眼卖的是什么酸奶。陈女士也走过来看了一眼,她很喜欢喝这个牌子的酸奶,为了确认酸奶的保质期,她有打开包装,看了一下每瓶酸奶的保质期,“今天是22号,还有5天才过期,这一盒是4瓶,肯定能喝完了。”随后,她高兴地把两盒酸奶扔进了购物车中。

记者走访了哈尔滨的部分超市、商场,临期的食品一般都会设有专门的柜台进行展示,并表明价格。在一家大型商超内,临期商品被设置在一个角落中,里面的商品基本都是视频,酱油、调料、零食等商品全部被打折销售。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商品从基本都是市场价格的七折至五折左右。记者随手拿起一件商品看了一下保质期限,保质期并没有非常“紧张”,还有3个多月才到期,如果要用,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王先生也会经常购买临期商品,他对食品的保质期限并不是很在意。王先生说:“这样的东西确实便宜,很划算。像那些零食、调料啥的,就算过期个一两个月,其实也不会影响啥,又不是过期好几年,我觉得就算吃也没什么问题。有且东西你买回来在那放着,可能有时候也给放过期了,我是觉得只要没变质就行,而且还卖得这么便宜,真挺好的。”

而白女士对临期商品的态度却比较怀疑,白女士说:“一般临期的东西,我肯定不会买。尤其是像酸奶这样的乳制品,万一变质了喝坏了肚子怎么办,还是买保质期比较新鲜的商品,吃着更放心。”

哈尔滨市有专门仓储,也有人靠临期商品挣钱

哈尔滨市民张先生是专门做临期商品销售的,张先生介绍,哈尔滨现在有好几个货仓,就是专门存储、销售临期商品的,自己经常会去那里找货源,然后再零售。张先生说:“临期食品主要是靠流量挣钱,确实有很大的市场,就是因为价格便宜。但是做销售的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货源,这里水也挺深的。地区不同,销售的临期商品的种类也会不同。再有临期商品的日期,也是需要注意的,根据日期不同,产品的价格也会有变动,如果期限把握不好,就会变成过期产品了。现在临期产品的主要客户,大部分还是学生、刚毕业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我现在也是刚开始做临期商品不长时间,感觉这个市场正在越来越大,还是能挣到钱的。”

图片均由记者李威兵摄

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1月,艾媒咨询发布了《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从供给侧来看,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亿元,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巨大。从消费端来看,中国相当一部分人群对商品价格仍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以“低价、去品牌化、物美价廉、基本功能”为特征的消费降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所以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驱动力是低价购买到需要的商品,性价比较高。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35岁的占比47.8%,大部分消费者主要是由于冲动消费的原因而购买了临期食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渠道比较分散,通常是在购物过程中偶尔遇到就会购买,目前养成定期囤临期食品的习惯的消费者相对较少。

记者:李威兵;编辑:孙晓蕾;责编:王健;审核:那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