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巴比特近期,秘猿科技研究院对MakerDAO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是基于研究成果,撰写而成的《MakerDAO深度报告》。该报告分为四个章节,分别向读者阐述了以下四个部分,即:稳定币的存在意义MakerDAO的研究价值MakerDAO的分析框架MakerDAO的启示意义稳定币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支付工具,意义重大。而MakerDAO作为最早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之一,为以太坊提供稳定币,系统长久运行,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新提案也陆续融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MakerDAO的深入研究,能为整个加密资产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带来一定的启示。稳定币的存在意义1.1起源比特币通过其不断攀升的市值影响力,从最初的密码朋克和极客圈走入主流资本的视野。在过去十多年间,支撑比特币运行的区块链技术并未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应用,然而基于其理念或技术架构衍生出的加密资产生态却格外生生不息。我们观察到有一种对加密资产应用的共识逐渐在早期勘探者中形成,即“稳定币”——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支付工具。“稳定币”是人们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资产发展中提出的众多隐喻中的一个。就如同其他隐喻一样,这些新的名词并非用来标新立异或引发歧义,其真正的用途是让具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凭借想象力和符号来直觉地理解事物,而不需要分析和概况。隐喻是管理科技创新的手段,人们可以通过它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放到一起,并开始交流。1.2类比为了让新的物种更快地被大众所接受,人们往往习惯于通过对比现存的事物来凸显其优势。然而,这种方式常常会限制我们对新物种的判断及理解。在现代成熟商业制度中,我们早已习惯使用法币作为支付工具。然而伴随着比特币成长的区块链技术又赋予了“稳定币”怎样的优势,以唤起我们对这种新型支付工具的需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仍然需要了解下比特币究竟解决了哪些传统支付无法实现的问题。比特币是一种无审查的电子现金,可以在没有金融中介参与的情况下,实现点对点的线上支付功能,而区块链技术则帮助其有效避免了支付过程中的双花的问题。尽管比特币没有责任主体,但这并不妨碍它和当下被严格监管的传统金融系统共存了十多余年的事实。然而,自比特币诞生以来,人们对其用途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这一分歧也同时反映在其剧烈波动的价格上,这让人们很难将其作为价值存储或延期支付工具。因此,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期待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的设计理念来缔造一种价格相对稳定的支付工具,大家将其称之为“稳定币”。我们通过对市场上各类稳定币的研究发现,以下几种需求较为主流:1)锁定利润:在缺少法币交易对的加密资产交易所里,投机者和交易者需要将波动较大的加密资产转换成价格波动较小的稳定币来锁定收益。此外,矿工需要降低因加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而带来的挖矿收益风险。2)价格套利:当稳定币价格脱锚或遭遇大幅波动时,套利者预期项目方会采取行动以维护其价格的稳定,从而实施套利。3)稳定避税:通过将法币转换成稳定币,持有人可以规避其所在地的金融系统对其获利的监管。4)银行系统以外的支付通道:部分加密资产的矿工、投机者和用户可能并没有本国商业银行的账户,通过持有稳定币,使得他们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实现支付、转账及汇款等功能。其优势还体现在7*24小时的不间断市场及无审查特性等。5)抗恶性通胀:在一些法币通胀率极高的国家,其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也会受到限制。一些和美元锚定的稳定币成为这些恶性通胀国的货币避险工具。1.3演化在生机勃勃的加密资产生态内,不少稳定币项目都将短期目标聚焦在支付工具上,并将其宏伟的长期目标落在全球清算及结算工具上。为了实现这些当下看来“不可思议”的目标,项目创始团队借鉴了各种传统外汇市场的“货币稳定机制”以试图来试验出最佳策略组合。按照人们的预期,稳定币的目的地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以至于传统资本巨头JPMorgan和主流社交媒体Facebook也积极参与其中。我们根据稳定币的内生信用主体,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依靠第三方机构信用发行的稳定币:其特点是仍然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来对资产进行信用背书及托管。a)传统金融机构发行的稳定币。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的新型可确权记账方式,如SilvergateNetwork(SEN)支付和JPMCoin。这类代币未来存在为企业级用户进入加密资产领域提供服务的可能性。b)根据发行方在第三方银行账户内的法币存款而发行的稳定币。这类稳定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账户托管银行的偿付能力风险及发行方的自我监督及审计风险,如Tether等。c)和除法币以外的其他外部资产相锚定的商品型稳定币。这类稳定币往往基于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质押来发行,这类资产有国债、大宗商品、股票等。2)以单个或一篮子加密资产作为价值锚定的稳定币:其特点是缺少长期价格稳定机制,且加密资产之间较高的相关系数会直接限制一篮子组合的风险分散程度。这类稳定币的代表项目有MakerDao等。3)基于算法的稳定币:其特点是通过用协议代码设置规则来控制货币的供给,以保持其价格的稳定。从代表项目Basis的失利来看,仅仅用代码以规避风险的可行性仍然较低。MakerDAO的研究价值2.1定位如上所述,那些利用传统金融机构、或其他第三方机构的信用背书所发行的稳定币,并未摆脱中心化机构作恶的风险。并且,这种类型的稳定币是无法满足前文中提到的稳定避税、银行系统以外的支付通道和抗恶性通胀等需求的。市场上基于加密资产发行的稳定币项目大多试图借鉴传统汇率体系来设计稳定机制,因而设计缺陷在所难免。其中,专注于软汇率盯住机制的稳定币面临着和法币外汇市场一样的挑战,如投机攻击等。考虑到加密资产的发展潜力,我们认为后者更有研究价值。在众多稳定币项目中,我们认为Maker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是最早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之一,主要为以太坊提供稳定币,Maker系统内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为Dai,整个项目从年3月启动,年发布测试版Dai,同年12月Dai主网上线。Dai是去中心化稳定货币,与美元1:1锚定。为了平衡Dai的价值与美元之间的锚定,Maker设计了一套极为复杂的治理机制,从年9月至今,为使系统更好的运行,其治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陆续融入新的提案。2.2市场自MakerDao诞生以来的一年半里,其生态系统的核心团队及社区活跃度仍然较高。此外,即便在加密资产价格遭遇暴涨暴跌的期间,Dai的需求和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都体现出较强的韧性,并且优越于同行。我们统计了18年5月至19年5月期间的稳定币项目,并将其分为三类:存活超过1年的项目;上市至今超过半年的项目;以及上市至今不到半年的项。我们发现大多数稳定币的生命周期都很短。截止当月,市场上存活超过1年的稳定币项目仅有4个,分别是:MakerDAO发行的Dai、Tether发行的USDT、BitShares发行的BitUSD,以及TrueUSD发行的TUSD。市场上今年上市的稳定币仅有一个:Stable发行的USDS。去年上市且存活至今的稳定币项目仅5个。存活的越久的稳定币,其生命力越强,也越具有研究价值。评估稳定币的两个重要因子是价格波动率及其变化。我们将Dai,USDT,BitUSD,TUSD的市场表现做进一步分析对比。如以下列图表所示

ai的1美元溢价相对较低,但折价略微逊色。Dai在一年间内的最高和最低价差表现不佳。Dai在一年间内的当日最低价与最高价间最大偏差表现不错。整体来看,Dai的表现仅次于依托中心化机构托管美元而释放的USDT。备注:MAX:近一年内各稳定币的最低价MIN:近一年内各稳定币的最高价Fluctuation:近一年内所有价格中最低价与最高价之差FluctuationMAX:近一年内各稳定币当日最低价与最高价间最大偏差备注:±1%:近一年内,各稳定币当日最低价与最高价偏差在1%左右的天数(±1%的区间:±1%≤2.5%)±5%:近一年内,各稳定币当日最低价与最高价偏差在5%左右的天数(±5%的区间:2.5%±5%≤7.5%)±10%:近一年内,各稳定币当日最低价与最高价偏差在10%左右的天数(±10%的区间:7.5%±10%≤15%)±20%:近一年内,各稳定币当日最低价与最高价偏差在20%左右的天数(±20%的区间:15%±20%≤25%)此外,项目在社区媒体上的表现也是侧面证明项目生命力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我们从reddit上观察发现,MakerDao项目拥有较高的粉丝活跃度。MakerDAO的分析框架3.1系统目标Maker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