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自年试运行以来,对帮助农民选种用种、种子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决策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组织力量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形成系列专题分析报告。本文摘自《-年全国重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与供需形势分析报告》。
全文近字,阅读约需5分钟。
后续报告,敬请期待!
年度市场形势分析
年度,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总体供给充足,价格稳中有降,各作物中的优质品种在市场中表现亮眼,体现出“优质优价”的基本规律。
1.市场情况
整体而言,年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止跌趋稳,新入市品种数量剧增,种子供给过剩态势依旧严峻,整体市场表现冷清。为规避风险,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加大促销力度,销售费用大幅上升,市场规模和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根据全国采集到的有效样本显示,全国玉米销售均价为24.30元/公斤,与上年度相比减少5.70%,以袋计试量亩用种子价格49.56元/袋·亩、较上年度同比下降3.16%。各主要区域市场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东北、华北春玉米区早熟品种表现稳定。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平均售价23.53元/公斤,以袋计量亩用种子价格41.78元/袋·亩,同比下降幅度为3%-8%。主导品种市场运行后期(4月15日后)种子平均售价为仅42.74元/袋·亩,与市场前期相比价格下降了18.40%。但早熟品种种子价格仍能保持稳定或小幅上涨,部分品种价格可达44.36元/公斤。
二是*淮海区耐热、抗早、白轴品种畅销。
受年高温热害影响,年*准区耐热、抗旱品种受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