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将品种的参试类型与当下市场需求的类型 [复制链接]

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薛守旺。按照雷老师的安排,今天我代表“求实创新”组值日。我们小组的成员还有:雷振山、关义新、姜英明、林红、严文选、杨伟光、郑洪建、刘保申、袁刘正、徐孝洁、李凤海老师。加入学院以来,每天都能看到来自南北东西四方的各位老师分享的感想、总结和经验,读后受益匪浅,在此感恩大家!更感谢姜老师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感谢学院管理团队的无私奉献!大家知道,官方的审定组别和类型设定要么落后于市场对品种的需求,要么就超前于市场需求,这让大多数的育种人在进行品种商业化时很无奈。官方的事不是我们能改的,但审定证书又是品种市场化必须的。完全按官方的要求去参试品种,审定后不匹配市场;完全按眼下市场的要求去参审品种又不符合官方的标准,所以育种人和营销人经常因为已审品种与市场目前的需求不匹配而争吵。如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我在参加粒收试验收获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不知对否?请批评指正。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中国的好多难事会在边缘地带被解决,俗称“打擦边球”。我的建议就是审定时打擦边球:既让品种高大上的出场,又能让品种能落地,满足眼下市场的需求。粒收审定与机收审定的要求不一样。相比来说,粒收走的更远,更符合趋势,更时尚,高大上。粒收要求矮、早、密(矮杆,中小穗,干叶,站杆),这是官方的概念和要求。但审定标准都是个范围,不是个点,这是打擦边球的关键。现在的市场需求因种植区域的不同而有不同。西北需要高密粒收,*淮既有机收,又有粒收,机收是现实,粒收是趋势。区域内的经营者都是根据本片区内种地人的要求和自身的风险需求来选择品种的。这里只谈夏播玉米。在*淮夏玉米区,连续多年的无常天气:高温、低温、干旱、疾风、大雨、连阴、寡照、、、让无奈的经营人员对品种的选择标准变得非常苛刻。既要有卖点,还要有看点,更要实惠;既能粒收、又能穗收、还能外观看的过去,并且要高产、抗倒、抗病、风险小……,这样的品种才是好品种。问题来了,如何参试才能既让品种高调审定,又能让经营者满意?我建议参加粒收审定:牌大卖点好;在别人的矮早密品种队列中做个另类。参试品种的特点最好是:抗倒性、抗折性不要超标;能中高密度种植(中大穗),抗病性中上(符合市场需要),水分中高(不追求低),株高中高(不能矮),产量较高,熟期不晚。能审即可。审定后的品种在市场上的卖点是:能粒收,品种先进;抗倒性好,省事好收,风险小;中大穗,好看,好种;不早熟,不早衰;持绿性较好,后期有看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