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流动性、通胀预期和实体经济“供需缺口”决定了年的资产价格走势。从1~5月份的数据来看,年全球大类资产的回报排序依次是商品、股票和债券:①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宽松(以美元持续走弱为标志),②强烈的通胀预期上升迹象(以美债收益率曲线剧烈变陡为标志),③实体经济“供需缺口”保持扩大(新冠疫苗全面推出、工业产能及供应链恢复偏慢),推升了年这一轮商品价格大涨。
但是以国内大类资产表现来看,本轮商品价格大涨并未带来股票、债券市场的承压,这与“投资直觉”不一致但与历史数据相符。事实上,本轮商品价格上涨的大部分原因偏“供给侧”因素,企业利润--员工收入--需求上升这一过程并不明显,工业品价格往消费品价格的传导不畅,传统的货币*策框架基于“需求侧”和消费品价格角度(美联储基于平均通胀和就业角度),在工业品价格上涨并未形成“消费品通胀预期”以及“货币*策收紧预期”之前,国内股市(受益于工业品涨价的相关周期股涨幅超过20%)和债市受到的负面影响并不大:年1~5月份创业板指数涨幅超过10%(沪深涨幅约3%),中长期利率债(7-10年国开债)年化回报超过5%(年不到4%)。
具体来看股市方面,A股中的周期股行情可能接近尾声,信用周期下降和全球流动性波动加剧的大背景下,β的机会和风险都不大(股指上行空间和下行空间都有限)。不过经过了一个多季度的调整之后,估值风险和微观结构有所改善,中下游企业中的成长股,或许仍然能提供α的机会。
淡化周期,转向成长。PPI通胀担忧的顶点已过,上半年交易经济复苏的特征已告结束,后续应淡化周期思维,逐步转向成长主线。重点配置方向包括:碳中和目标下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长期潜力巨大的行业;科技自主可控主题下,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公司以及工业软件;科技赋能制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