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项安波产业政策与公平竞争 [复制链接]

1#

由于产业政策时间上的阶段性、空间上的差异性、主体上的层次性、成效测度上的模糊性和问责机制的事后性,使得如何看待及未来如何完善、调整产业政策,国际上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一方面,由于规模经济(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非传统型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存在,单纯依赖市场在一些领域难以达到预期结果,为政府利用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应对市场失灵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现实中“产业政策既存在于历史和当下的时间轴,也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空间轴”,使得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未能置身产业政策之外。但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激励不兼容、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也为批判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工具;而从实际成效来看,产业政策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使其广受诟病。

总的来看,各界从理论上,对于市场存在失灵和产业政策存在一定积极意义这一点,基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对于产业政策应多大程度干预市场和产业发展,政府应该制定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和如何实施,尚存在很大分歧。

在一定发展阶段,产业政策是必要的

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局限性,产业政策有助于应对市场失灵,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是能分辨市场缺陷或者溢出效应的有条理的重要手段。市场失灵和斯蒂格利茨提出的“非传统型失灵”为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积极政府干预主义提供了宽广的学理基础;罗德里克关于涉及信息外部性和协调外部性的市场失灵,论证了产业政策的必要性。而在现实中,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失灵现象又屡见不鲜,再加上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融合的趋势,使得产业政策尽管饱受批评,但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总之,学理上和实践中,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进行干预或弥补,而产业政策成为宏观调控实施微观干预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产业政策被认为有助于某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赶超。如辛格和斯蒂格利茨认为,产业政策为东亚国家的工业发展有效巩固了生产结构,弥补了市场的缺失与不完整性。陈清泰()总结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产业政策,在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取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在经济发展的追赶前期,产业政策实施得大于失,在市场失灵领域效果较好。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还表明,在早期计划经济破冰时期,作为增量改革的配套,选择性、倾斜性的产业政策曾经发挥过其作用。

但实施产业政策要注意其阶段性特征: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在其追赶阶段前期(一般也是快速发展期),具有调理性、竞争促进型的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市场型的施政方式,能较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对于处于领跑阶段的发达经济体,以促进信息共享、知识外溢、技能提升等为核心的产业政策,一般而言,有助于产业发展、激励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但随着产业的成长和市场的成熟,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要少用、慎用,建立和完善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则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业政策发挥作用存在一定条件

尽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发展的何种阶段,产业政策都广泛存在。但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逻辑来看,政策制定者是有信息、认知和利益局限性的,不可能制定出“完美”的政策;即便制定出了理想的政策,选择性解读与扭曲式执行等也常导致政策设计与初衷不相一致。

从历史经验来看,不同产业政策,手段方式不同、干预深度不同,可能获得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同样的产业政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用,获得的结果可能也大有差异。因此,产业政策发挥作用是有其特定条件的。即便产业政策可以达到理论上的设定,尽管产业政策有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但也只能在环境合适、条件具备等特定条件下才可以发挥作用。

(1)产业政策应局限于市场失灵领域或市场机制暂时难以发挥作用、市场难以启动阶段。产业政策的功能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弥补市场不足、矫正市场失灵。其立足之基在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产业政策的施政,决不是替代市场,而是为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因为市场虽然时常失灵,但政府也可能出现失误。

(2)产业政策的有限性局限在模仿型产业或赶超型产业。不少经济学家有保留地认可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认为产业政策的有限性局限在模仿型产业或赶超型产业。对于创新,产业政策或政府干预的空间很小。

(3)产业政策的范围和实施方式受竞争政策的明确限定。如欧盟规定,产业政策不得有导致竞争扭曲的内容,实施产业政策不能采取可能导致竞争扭曲的措施,产业政策借用竞争政策的工具实施自己的目的,实施产业政策更加强调为所有产业营造良好环境的横向政策。

(4)以更分散、更有利于竞争的方式实施产业政策,才更能发挥其积极作用。阿吉翁等基于中国的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在竞争性部门实施的产业政策、旨在维持或者促进竞争的产业政策,对生产率增长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促进竞争的产业政策,应是面向某个产业中所有企业的分散型辅助政策,或鼓励新企业和更高效企业的政策措施,这有助于弱化产业内在位的利益集团对产业政策施加影响。

上述特征在陈清泰()一文中有较好的印证。该文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追赶前期,政府针对某些特定产业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在应对市场失灵领域效果较好。这些产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都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如载人航天、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装备、基础软件等等;二是都有后发追赶的性质,政府有一定的信息判断力;三是从长远看,有可能形成或裂变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产业;四是都是投资规模特别大、短期很难产生平均利润率、市场投资者近期没有投资意愿的领域。政府选择这类重大项目,以较大的政策力度支持其发展,为产业升级打下基础,又不会对市场竞争产生大的负面影响,是实施纵向产业政策的较好实例。

产业政策是特例,竞争政策是基础,两者融合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