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线下商超和线上电商为了降低库存积压风险,不收超过保质期限1/3的国产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限1/2的进口食品。以一年保质期的食品为例,国产商品过了生产日期往后的4个月,进口商品过了6个月,往往就不能进入常见渠道售卖。那么,它们去了哪里呢?如今颇受瞩目的临期食品专卖店,让这些行将被处理的临期食品“回光返照”。
临期食品专卖店遍地开花
在普通商超,经常会有保质期临近的商品放在专区打折销售,或者作为赠品。而现在,临期商品被做成了一门生意。临期食品折扣店在线下火速蔓延,这类门店主要售卖临近保质期的进口食品,包括零食、酒水、饮料等,价格往往比同类商品的市场价低出一大截,颇受老年人和年轻人喜欢,顾客年龄跨度还很大。
如何挽救临期食品的价值?
临期食品如何处理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源自传统渠道各个环节均有可能产生的“剩余”产品,临期食品专卖店的出现,让原来的浪费挽回一定价值。
有人认为,食品不应该有临期品,临期品只是因为资源错配,没有找到适合它的人,实现它的价值。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国外也有很多的案例参考:比如加拿大一个叫SecondHarvest的食物营救组织,每年在多伦多拯救7百万磅的食物,再送给城市周边超过家社会公益服务机构。法国政府一致同意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食品商店扔掉仍然可使用的食品。英国一家名为“垃圾食品咖啡店”的餐厅甚至用过期食物制作菜肴,原材料主要来自于超市仓库、食品银行或者是垃圾箱里。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报告显示,零食行业年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据了解,每年全国因流通效率低下而造成的食品损耗高达上千亿元。
临期食品专卖店背后的高效供应链
临期食品专卖店能够实现临期食品的合规销售的前提,对供应链管理效率要求极高。
多年以来,传统的清仓渠道非常分散,它们大多体量很小、位置分散、无计划性和可预测性。临期食品专卖店建立起了清仓食品的回收站,形成了一条临期商品管理的供应链。要做好临期食品销售的买卖,要求店铺拥有足够的临期食品供货资源,供应商的渠道临期品资源对接要求高效规范,管理能力上能管控好食品安全风险,这才能够在食品安全的范围内,让大众放心接受和购买。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让利润不打折
食品供应链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食品存储及分装销售等若干步骤在内的跨学科管理领域。在传统的链条中,上游商家很难对市场情况变动做到精准预测,这就导致了各个环节的信息传递不同步,导致在批发、供货和售卖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临期但还未出售的产品,这就造成了滞销品需要处理的局面。
在互联网+时代,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对我国食品生产与流通相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有重要指导作用,应用信息共享与数据处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进一步推进基于食品供应链视角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有效策略和机制研究。对现行方法和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后形成能够综合满足不同风险评价需要的统一模式,增加食品供应链的协调能力与执行能力,全面促进我国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的长效发展。
本文由发布,助力传统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帮助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税务合规,五流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