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竹产业发展历程分析竹产业是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目: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中国竹产业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中国竹产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国竹材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竹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加工技术已有一定基础,产业初具规模,产量方面,据统计,-年我国大径竹(一般指直径在5厘米以上,以根为计量单位的竹材)产量已连续2年突破30亿根,年产量为31.45亿根,同比下降0.33%。资料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小杂竹产量方面,据统计,截至年我国小杂竹产量增长迅速,达到万吨,同比增长.09%。资料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改革开放以来,竹产业科技进步明显,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已获得竹材有关的国家级奖项16项。其中“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年成功破解首个竹子全基因组信息“毛竹全基因组草图”,填补了世界竹类基因组学研究空白。年将竹藤花卉种子材料搭载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首次在竹领域开展了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另外,户外重组竹地板、竹缠绕复合管道、展平竹用品、圆竹景观建筑、竹纤维制品等环保绿色加工新技术不断涌现,已实现现代竹结构建筑材料和关键技术完全国产化,特别是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得到我国众多部委以及国外机构的高度重视,在水利、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市场应用前景广阔。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材产量国与竹制品制造国,从我国竹进出口数量来看,我国竹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据统计,截至年1-2月我国竹进口数量为0.33万吨,同比增长42.95%;出口数量为1.51万吨,同比增长39.4%。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年1-2月我国竹进口金额为18.1万美元,同比增长37.16%;出口金额为.4万美元,同比增长69.49%。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竹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中国各省市竹材产量情况我国竹资源丰富,竹子栽培和竹材利用的历史悠久,素有“竹子王国”之誉。当前,竹林旅游、竹林康养、竹林下经济、竹类资源保护区等生态产业在福建、浙江、四川、广东、广西等产竹区大省迅猛发展。据统计,年我国福建省竹材产量位居第一,产量为万根;产量排第二的是广西省,竹材产量为万根;其次是河南省,竹材产量为万根。资料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福建省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小气候环境多样,适合多种竹类植物生长,是我国竹子的中心产区。福建省竹子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现有竹类19个属近种,据统计,截至年福建省竹材产量达到9.6亿根,同比增长3.34%。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广西省是我国第二大竹材产区,毛竹是广西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据统计,截至年广西省毛竹产量为1.59亿根,同比增长4.61%。资料来源:广西省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中国竹产业主要机构中国现有众多全国性的竹产业相关协会、学会、创新联盟和工程中心等,各省市和地方也设有各类竹产业协会。协会应积极发挥作用,促进建立实体型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或研究院,采用利益密切相关的新机制和人才聘用办法,凝聚和整合研究院所与企业的力量,优化调配资源,集中攻关,解决共性重大瓶颈问题。同时,规范竹制品的质量与贸易交易,保护企业利益,为市场提供监督和服务,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中国竹产业存在的瓶颈与挑战分析中国竹产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新形势下也面临瓶颈问题。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为8.08万亿元,年产值超过亿元的竹材加工企业仅几十家,中国竹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对于农业、电子、机械、人造板等其他行业,竹产业起点低、底子薄、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弱。目前存在的最主要困难和瓶颈归纳如下: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