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初期的表现 http://pf.39.net/bdfyy/bdfyw/161201/5064160.html近年来,我国的竹子加工利用技术不断创新,竹材新产品层出不穷,并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包装、运输等多个领域。同时,随着竹产业的蓬勃发展,竹子的标准和规范的制修订,竹产业的标准化活动,对竹产品生产及贸易向着安全、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而竹产品生产离不开竹标准材的发展,要如何建设竹标准材市场,成为当下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01我国竹标准材现状及问题
截止年5月底,我国有竹子标准71项,其中国家标准17项,主要由林业和检验检疫部门制定;行业标准48项,其中,林业行业标准21项,铁道运输行业标准3项,建筑工业行业标准3项,轻工业行业标准2项,其余为纺织和商品检验行业标准。最早的行业标准,是铁路运输部门于年制定的关于竹垫木标准。另外,我国台湾地区也有竹类产品标准6项。
从标准起草部门来看,林业部门是标准制修订的主力*,起到引领作用;从内容上来看,我国的竹子标准主要涉及竹胶合板、竹地板、竹筷、竹笋罐头等产品类标准,以及竹材力学性质、培育技术等基础性标准。从年开始,中国竹子标准制修订工作范围迅速扩大,逐步涵盖竹材培育、竹质新材料、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竹子防腐、竹工艺及日用品等方面。
尽管目前我国竹子标准的数量不多,标准体系也尚未建立,但有关竹子标准化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一直在进行。例如,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竹藤工业化利用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对竹藤工业化利用产品体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竹子标准系统的时-空有序结构模型和方法论空间模型,编制出了结构化的竹子技术标准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的竹标准材市场也存在着这些问题:竹标准材市场发展环境不优,如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竹标准市场运作不够顺畅,如业内粗放型企业多,且积极性不够;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等。
02如何建设竹标准材市场?
标准化是推动产业发展、加强产品竞争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动力,对于竹产业发展也不例外。目前竹材领域制定了竹产品术语、竹材材性测试标准、竹制品检疫处理技术规程,以及竹材刨花板、竹篾层积材、竹集成材、重组竹、竹缠绕复合管等一系列产品标准。标准的制定推动了竹材生产、加工、采购等一系列环节的规范化,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竹产业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工作。
1、原材料标准化
竹材标准化的首要任务是规范原材料单元,如圆竹、竹条等的规格、性能,建立不同品质、规格、等级的原材料标准;根据生产和使用部门的需求,制定造纸用材、建筑用材、家具用材、日用品用材、工艺品用材等的标准,企业可以按需求购买不同型号的竹材,达到合理选择、科学采购的目的。
这是竹材标准化的基本要素,是其他竹产品标准的基础。原材料单元的标准化有利于监督生产的各个环节,供应部门按原材料标准订货采购,质量检验部门按照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入厂验收及统一检验,使生产顺利进行;各企业按标准采购竹材,还可以保证集中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建立标准材数据库
按照上述标准提取竹标准材的工艺参数,建立标准材数据库。竹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特点、技术需求等条件,确定竹产品设计方案,制定检测与控制规范。这一措施有助于实现竹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推进竹产业发展进程,提升竹产品的竞争实力。
3、发展“实竹”标准材
竹产业的优势是产品与文化并存,竹产品的外观决定了竹文化的推广成效。在目前的竹标准材中,竹刨花板、重组竹等虽然产品性能良好、工艺成熟,但无法体现竹材特色,消费者不能从外观直接判断原材料是否为竹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竹材的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不破坏或少破坏竹材,才是实施竹标准材的科学途径。目前,圆竹、竹集成材和展平竹均保留了竹材特有的外观,制备的产品为消费者所喜爱。在此基础上,应当大力发展“实竹”标准材,每年为国家提供1亿~2亿立方米的标准竹材,填补木材资源缺口。
未来,类似竹产业这样的传统产业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围绕集约化、科技化、精准化等方方面重塑产业结构,大幅度提升行业、企业竹材产量和品质,让竹产品生产及贸易向着更安全、更规范和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竹产业协会、国际竹藤中心等。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熊猫金林
即刻与上万家竹木企业做生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