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之前,我想先吐槽一下当下汽车界的活动模式。汽车界的发布会,一直以重投入闻名,轻则几百万一场、常见上千万一场、费用过亿的也有,就好像一个车企如果只花个几十万就办了场发布会,就代表它活不起一样,你如果问他把发布会的单人成本拉得那么高到底有多大用途?他也说不清楚,反正不能比竞争对手差就是了,这是个面子问题。
燃油乘用车。无论什么品牌,必搞试乘试驾活动,认定了只有让用户充分体验了产品,才有可能形成口碑和购买。如果一个品牌不搞冰雪试驾,就好像它的抓地力不行;如果不去青藏高原拉练一下,就好像它的品质不过硬;如果不去天门山拐几个弯,就好像它操控太差;试驾场地里,轿车们都在拼通过性、SUV们都在拼SLALOM、微型车们都在拼大空间……
新能源汽车。就只专注做一件事儿,向燃油车挑衅。不管车的科技含量怎么样,发布会必须搞得像科幻大会,就好像要和燃油车划清界限一样,永远要高人一等;不管电池的能量密度比怎么样,续航永远只为吓你一跳,将来有一天可能会达到充电五分钟,跑遍全中国一样;也不管冬天冷不冷,夏天雨多大,永远要到雪地里撒个欢儿,要到水里洗个澡儿……
就像早年间,所有车型配的ABS/ESP/EBD都是博世牌儿的,但却家家都在讲我的ABS有多好,ESP有多棒,好像大家伙用的不是一个东西似的。现在都在吹我的语音识别好、我的手势操作强、我的ACC新、我的APA灵、我有华为Hicar、我有智能座舱……我就想问问车企,到底哪个是你自己的啊?连电池都不是你自己的,吹那些个玩艺儿就是糊弄不懂车的小白么!当下汽车企业做活动普遍的通病就是——傻子过年,看隔壁!第一要看隔壁的竞争对手,人家做啥,咱就做啥,只要比隔壁做的好一点点就OK!
第二要看隔壁有钱的大叔(abb),人家做了啥,咱就学着做啥,不管预算能不能跟得上,效果要求必须跟得上。反正一堆活动公司嗷嗷待哺,为了一口奶吃,什么成本的活儿都有人接,多大的牛都敢吹,多久的账期都能忍,结算时扣点钱也无所谓。
你要问有没有不看的隔壁?还真有一个,他们永远不看特斯拉。再有一个通病就是——啥都要。首先要创新,不管因为所以,反正要创新。不论你提出什么点子,甲方都会数落你不创新啊~~~没创意啊~~~没亮点啊~~~你要是真拿出点东西来,他又会说:你这不符合我们品牌的调性啊~~~你们对我们的情况不了解啊~~~你这个落地是不是有问题啊~~~
其次就是要明星到场、要网红直播、要流量保障、要跨界合作、要KPI承诺,反正钱就这些,即便不算重赏,也能引来勇夫,大不了流标再来一轮。
对于汽车界当下的活动模式,就简单吐槽到这里,接下来我想谈谈对于汽车界未来活动模式发展的趋势判断。
1
消费心理的改变将直接影响活动模式的发展车子、房子,以前是一个家庭的绝对重资产。任何一个家庭在购置汽车时,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不管家里人否都懂车,购车前必须全面听取全家人的意见。而且必须货比三家,相似的车型间要比,不相干的车型间也要比,买个两厢飞度前也会去别克家看看GL8,这是常事儿。
所以决策过程、议价过程非常长。在这漫长的决策过程中,厂家、4S店唯有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保持与购买者的沟通热度。车展、定巡展、试驾、圈层活动、品鉴会、团购会不一而足。
但随着消费升级、车价走低,买车这件事儿将来会脱离家庭购置重资产的决策模式,而朝着更加个人化、随机化的模式发展。贵的车咱先不说,现在10万元以下的车型有大把,甚至有些小型车、电车下探到5万元以下。当你给老婆买个包包都得花个大几万的情况下,买车将越来越像买个礼品一样。毕业了买辆车、找工作了买辆车、过生日了买辆车、心情不好买辆车、换新手机了买辆车、老妈买菜懒得走了买辆车……
所以4S店坐商的模式会加速向游商模式发展,同时,汽车界的活动营销也将朝着越来越娱乐化、碎片化、场景化、去权威化的方向发展。
娱乐化的沟通方式,更能愉悦受众,让受众不那么理性决策,随心购车。碎片化的沟通方式,不再大而全的向受众灌输USP。不再需要先讲设计、再讲安全、说完智能说配置、说完操控说舒适,而是集中火力把一个消费者利益点击穿。场景化的沟通方式,重点将不仅是把车辆置身于真实的使用场景中去营销,而是要去建立消费者的情感触动场景,在这个情感场景中去做体验营销。去权威化的沟通方式,使得传统媒体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行业背书越来越不重要、明星代言越来越不重要。随着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络技术不断升级、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消费者的自我判断力将越来越强、个人决策将大过群体决策。简单说,我想买什么车,我听自己的就好,不需要听取别人过多的意见,如果你想把车卖给我,那就简单点,别搞那么多“飞机”。
2
汽车品牌平台化的趋势将决定品牌活动的模式品牌就是自我形象的建立+消费者的感知,品牌类的活动也是如此。从全行业对比情况来看,汽车界对于自我形象建立都是非常重视且不断升级的,但在消费者感知层面,建议还是要向IT互联网类的大佬们学习学习。这里重点要学习的,就是“品牌平台化”。
传统的品牌建立,是先通过自我形象的设定,再来拉动消费者形成感知。而IT互联网的很多做法,都是先形成消费者的感知,再形成自我的形象建立,这期间的要点就是——是否是以做一个平台的心态去做品牌。
阿里巴巴是个平台,这个平台是要让所有的中小微企业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平台的心态去成就中小微企业,成就了阿里巴巴的成功。抖音、快手也是平台,它们记录每个个人的美好生活、个人的花样世界,它们以平台的心态去成就每一个个人的价值,创造了直播、短视频形态下的一个个神话。B站的UP主、Google和Facebook的开发者、京东和拼多多的卖家,各个品牌都是通过平台的心态的去成就别人、而伟大自己。汽车品牌一旦有了平台心态,就可以使品牌活动不断进化,通过搭建荣耀平台,可以去成就青年科学家的价值;通过搭建旅行平台,可以去成就新一代旅行者的价值;通过搭建游学平台,可以去成就未来学者的价值……
3
区域实效营销体系将会催生系统化的方法论区域营销一直以实效见长,且在实战中一直处于战斗前沿的状态,别看区域营销活动的单体规模都不太大,但时间久、频次密的特性,使区域营销的年度预算都非常可观;由于区域营销必须保持一定周期内的战略一致性,所以服务区域市场的代理公司也都是签年度级的合同,业务量上有足够保障。
区域的务实特性促使各个品牌对于营销活动的KPI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这也推动区域代理公司不自觉地发展起一套简单有效的营销打法。
我个人是不善长区域营销的,但可以判断出基于上述三点特性,区域营销一定会发展出专属于汽车行业的实效营销方法论。(其实目前已经有多家汽车区域营销活动代理公司有这方面的扎实业务体系)
一个汽车品牌的市场形象是什么样;产品处于进入期、发展期还是退出期;这个车型处于优势市场还是劣势市场;这个车型是大众车型还是小众车型;每当到了什么季节应该做哪些规定动作;区域市场如何利用总部的品牌资源、分解全国性活动的本土落地;促销怎么搞;团购怎么卖;车展怎么搭……一系列已经形成套路的做法将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区域营销从业人员的推动下形成系统化的方法论,从而通过教育的方式不断沉淀、更新、发展,最终这套理论体系将固化为基础知识,继续指导区域营销作业、助推区域营销创新。
只是目前还没有看到哪家区域代理公司出来分享自己梳理的体系性内容,但我坚信一定有人在做,或有心要做,面世只是时间问题。期待ing.....最后,汽车活动营销这个话题还是大的,一篇文章很难讲出所以然,下一篇文章将围绕其他方向来写,拭目以待~最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