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品质比能力重要,顺风而为比顶风前行更好
TUhjnbcbe - 2023/3/2 18:50:00
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m.360xh.com/xinwen/3260/66346.html

在中国创业的底气来自哪里?非常简单,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生长在这片热土上,过去的一段时间,我跟许多国内外的投资同行交流,大家有一个强烈的共识:做多中国。

一、创业要顺风而为

1.什么是好的创业方向?做什么事情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第一选择。最理想情况下,第一,你喜欢这件事,这是最重要的;第二,是你对这件喜欢的事情,本身有足够大的空间。

2.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时候。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会进一步加快。

3.年轻人应该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并且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在一个成长型行业里顺风而为,肯定要比顶风前行好得多。

5.今天的医疗健康行业有点像20年前的PC互联网,有一批优秀企业在不同的垂直领域里崭露头角。

6.医疗领域正在出现一些爆发性的机会,但需要有耐心。中国医疗行业的机会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如果医疗服务在那里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市场空间会非常的广阔。

7.过去20、30年是信息科技在引领人们生活的巨变,未来20、30年生命科学可能会超越信息技术,比如基因技术、细胞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命科学的融合,使得健康产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精准医疗”日益成为可能。

8.尽量不要成为一家“MToo”(跟随)公司,而是要成为一家“FirstinClass”(同类最优)企业。这是我在优秀的TMT和医疗领域创业者身上看到的共同品质。这些创业者往往也非常有韧性,他们都着眼于创造百年企业,而他们也是能够笑到最后的人。

9.过去几年里,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率先出现了一批引领世界的中国企业。但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历史性机遇下,还蕴含着更多的创业机会。

10.我们发布的一份“碳中和”报告,研究梳理了我们认为可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十大技术方向,包括固态电池、家用储能、节能减排新材料、存算一体AI芯片、碳捕捉和碳量化、AI在节能和交通减排方面的应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未来更多创业者大展拳脚的领域。

11.初创企业需要善于把握机会,借势借力,与大象共舞。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它很可能认为其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其他大公司。但实则并不尽然,通过借助杠杆效应,初创公司也能以小博大,它们可能才是大公司真正的对手。初创公司的优势非常鲜明,简称“5S优势”。包括:

Stalth——隐蔽;

Spd——速度;

Smarts——才智;

Svltnss——精简;

以及Simplicity——简单。

这些灵活性不容小觑,具有颠覆产业巨头的巨大潜力。

二、品质比能力重要

1.创业是一件具有高风险的事情,作为一名创业者应该做好全面的准备。

2.“一把手”要有独门武功,这独门武功因行业而异。

3.商业社会中很多问题会比书本上的复杂很多,你需要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完成的,这是商业社会中经常碰到的。

4.我做创业者的时候,有两个心得:首先,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商业模式是正确的。是能走出来的,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根本没有机会去说服站在桌子另外一面的投资人。

第二个,你要做世界上可能的每一分努力。你知道在你桌子的另一边人只有3%的机会投你,但你要当成“%有机会他投我”的心态来说服对方,但是你的每一分努力是不能放弃的。

5.创业即使走对了方向,即使有一个好的团队,也未必一定成功。有些企业即便没有倒闭,但也从来没有真正达到一定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且这样的例子在创业领域比比皆是。

6.创业者能不能获得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对于投资者来说,投与不投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7.尽管做了充分准备,商业模型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创业还是有可能失败。的确,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成功创业者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失败。创业者一定要对创业失败做好充分准备,除此之外还要为自己从事的新行业做好技术准备。

8.创业者还必须“善变”,要始终以一种变化的心态去面对市场的变化。即便今天去看我自己在年写的如家商业计划书,也会发现彼时的想法和今天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当时的创业计划绝对不会预料到企业今天所面临的实际发展状况。

9.作为一名好的创业CEO,他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商业计划,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尤其在公司早期,这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创业者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那么他的创业很难成功。

10.作为CEO,你要在创业第一天就做好心理准备和技术储备。要想到,如果巨头进入这行业,你会如何应对?

11.做好用户体验并不需要你是技术或编程高手,但你必须重视产品和用户体验。

12.CEO肯定也是产品经理。团队负责执行,但CEO应该深度介入并参与,帮助团队打磨产品。

13.其实CEO不是那么好当的,定战略、重产品、带团队、算好账,一个都不能少。

14.在“创业者能力”和“创业者精神”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创业者精神,只有创业者有真正的品质和美德,他的能力才能够得以发挥,否则可能会被滥用。

15.如果一个创业者能力特别突出,但是素质并不好,我是不会投资的。俗话说“事在人为”,在如今的创业环境下,很多时候比拼的就是创业团队的能力,能力高的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存活下来。

16.在那一段至暗时刻里,首先得相信自己,相信这个商业模式是正确的,公司是能成长起来的。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说服坐在桌子另外一面的投资人。

17.在环境剧变的时候,不要抱怨也不要放弃,专注做最重要的事。

18.优秀的创业者是有很多共通性的。

首先,他们都极其专注、极其的市场化驱动,从聚焦某一个产品,到发展到相当规模后延展边界;

其次,他们都是长期主义的实践者,非常有进取心、企图心;

第三,他们将尊重商业规则放至首位,同时从某种程度上又改写或重塑了很多行业的商业规则,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最后,他们都有国际视野,会用全球的规则、全球的趋势来思考他当下的生意。

19.对于一个创业企业而言,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精神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品质。要走正道,做一件对社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一个有长期有抱负的企业,在具体执行上会反映出来。

20.出于什么动机创业很重要。有些“创业者”仅仅为了盼着上市、赚钱而创业,但是我们更欣赏的创业动机是希望创造一种产品和服务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个问题,其动力源自好奇心和使命感。

21.判断创业者、企业家时不仅要看能力,看技巧,还要看TA是否具备正能量。

22.如果在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之间做选择,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最重要,其次才是企业家能力。只有企业家精神才能保证方向正确和正能量;只有企业家精神才能让企业家能力得到正确发挥,否则才能就可能被滥用。

23.未来的创业者,在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多思考企业发展对于民生的促进,要让技术进步和企业成长创造的价值更好回馈大众。

三、突围,要具备核心竞争力

1.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开疆拓土,肯定会碰到许多竞争。在它们成长的早几年里所面临的竞争,比今天碰到的竞争要难得多、多得多。举个例子,美团今天面临着诸多的竞争,但回想10年前,美团遭遇的可是“千团大战”。尤其在最开始的一年半,美团还不是No.1,那种竞争更加残酷。想突围出来,就一定要具备核心竞争力。

2.媒体常有这样的问题,说在你们投的A公司跟B公司合并当中,你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乐意扮演这样“参谋”的角色,但其实每一个并购后面都有很清晰的商业逻辑。企业家们都是很聪明的。如果1+1=0.5,绝对没人干;但是1+1=3,企业家就会考虑;如果1+1=5,大家肯定会非常积极地去探讨这件事情。

3.木桶理论说的是不能有短板,但我更认可反木桶理论,初创期企业往往是反木桶理论起作用。不管“一把手”还是团队,不可能什么都强。与其全才,不如专才。每个早期企业都需要独门的杀手锏才能脱颖而出。

4.企业家要时时提防:今天的产品很成功,但明天这一商业模式就可能会消亡。

5.事实上,运营一个基金和运营一个企业是一样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团队文化和“产品能力”。“产品能力”对投资公司而言就是对商业项目的判断力,这个判断力是理念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6.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面对“至暗时刻”,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7.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我建议他们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理顺公司的现金流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

8.企业应该专注于产品,因为危机总会过去。真正差异化的产品,可以让你在风雨过后以更强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中。

9.规模往往是增长和创新的敌人,小而美常常是发展之道。

10.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谨记始终保持一个轻盈的体态。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作用力对于一个质量大的物体几乎起不到作用,但却能轻易推动质量小的物体,并让它加速前进。优秀的企业家务必随时警惕规模成长陷阱。

11.公司存在冗余现象是可以预防的,它所呈现的早期信号包括:企业开始强调物理条件和设施、注重形式而非内容、管理人员的膨胀、不强调量化指标,反而强调不可量化的事物。

12.企业家需要始终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质比能力重要,顺风而为比顶风前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