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1新高考志愿填报专业类学校到
TUhjnbcbe - 2023/3/15 20:03:00

对于如何填报平行志愿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通用的实操要点,这些要点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从中也确实能够看出平行志愿的优越性。

本文对传统经典的平均梯度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提出“冲稳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的志愿填报方法,此方法是对传统经典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拉开梯度”填报方法的批判性继承和创新,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平行志愿填报实操步骤

第一步,明确个人定位。

明确个人定位,就是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估算出往年相应的等效分或等效排名,这可以采用排名法或分差法来确定。

1.排名法:从本省(区、市)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排名表中查出个人高考分数所对应的全省(区、市)排名,再查阅往年的数据,得到与这个排名位置所对应的往年的高考分数。比如说某考生年高考分数为分,对应的排名是第名,通过查閱年的数据,得知年的第名对应的分数为分,那么分就是该考生的等效分。

2.分差法:将自己的高考分数与批次控制线分数相比较,再参考往年的批次控制线分数,估算出等效分及等效排名。比如说年某省的一本线是分,考生高考分数为分,高于一本线30分,而年该省的一本线是分,那么考生对应的年等效分即为(+30)分,这个等效分所对应的年全省排名就是等效排名。

第二步,确定目标高校群。

在明确了个人定位之后,我们便可以通过查阅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选择与个人的等效分或者等效排名相符合的目标高校群。目标高校的数量一般为10—15所,依据考生所在省(区、市)的平行志愿的数量而定。考生应选择往年录取分数线略高于、约等于和低于个人等效分的三类高校,使之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并按顺序排列。其中,我们称等于或者接近于考生等效分的高校为目标标杆学校。

假设年高考中,一名考生的全省排名为第0名,等效于年高考的分,那么根据年高校录取数据,这名考生便可以先筛选出高于分、与分接近、低于分的院校各4所,共12所目标院校。

注:上述两个步骤,同学们在高考前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之后都可以试着做一下,根据自己排名位置的变化随时调整目标高校群,并把这些学校的数据整理出来。

第三步,选择学校。

这一步我们要依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拉开梯度”的方法,从目标高校群中精选出实际填报的学校,即从12所目标高校中,再精选出6所。以下表为例:

平行志愿顺序学校层次目标高校年录取分数

A冲一冲高于分校

B稳一稳与分接近校

C稳一稳与分接近校

D保一保低于分校

E保一保低于分校

F保一保低于分校

其中,校A属于“冲一冲”,校B、校C属于“稳一稳”,校D、校E、校F属于“保一保”。我们所选择的学校应当遵循下面六条原则:

第一,前面的一两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考生的等效分略高一些,这叫“冲一冲”。(冲一冲的学校你应该读的是调剂专业,例如医科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理工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新高考是专业组内进行调剂,不喜欢的风险稍小)(热门专业一般上不了,目标是保学校)

第二,中间段的两三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与考生的等效分大致相同,这叫“稳一稳”。(上热门专业也困难,目标是保学校)

第三,最后的一两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要低于考生的等效分,这叫“保一保”。(一般能选好专业,目标是保专业)

第四,“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学校分别选几所没有特别规定,考生可自由决定。

第五,考生所选的各所高校按往年录取分数线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拉开梯度。

第六,考生应按照个人的兴趣、高校的专业、高校所在地等因素进行选择。

看到这里,可能有考生和家长会提问:“每两所高校之间到底该拉开多大梯度呢?”显然,梯度值大一些更安全。常常有“专家”推荐一些所谓合适的梯度值,比如说4分、8分、10分、20分。那么,到底拉开多大梯度才足够安全呢?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假设某省的一本线为分,一名考生的分数为分,仅高出一本线3分。按照“专家”推荐的梯度值,怎样填报六所学校呢?很显然,如果是按照4分、8分、10分、20分的推荐梯度值,很难选择学校,因为分数空间太受限制了。因此,不针对考生实际情况,笼统地给出一个通用的推荐梯度值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二、正确把握平均梯度值

1.平均梯度值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平均梯度值的计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中低分层次的考生可以算出高考分数超出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值,再除以5(6个平行志愿的情况),所得到的数据就是平均梯度值。如考生的高考分数是分,一本线是分,那么平均梯度值就是1.2[(-)÷5]分。另外,毫无疑问,考生应将上一年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持平的学校作为保底学校。

(2)高分考生首先确定保底学校(即最后一个平行志愿学校)所对应的分数,算出这个分数与个人高考分数的分差,再除以5(6个平行志愿的情况),所得到的数据就是平均梯度值。如考生的高考分数是分,保底学校所对应的分数是分(估算该校的录取分数最低也低不过分),则平均梯度值就是6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平均梯度值仅仅是一个参考值,必须根据考生的分数层次和个人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并进行适当的调整。考生甚至不用太过计较这个平均梯度值,只要心里有“在这个分数范围内,从高到低往下排列”这么一个意识就行了。

2.简单经典的平均梯度法

以某批次的平行志愿为例,我们用字母A、B、C、D、E、F分别表示顺序排列的六个院校志愿(下文同),各个志愿之间存在的梯度用横杠表示,那么平均梯度法则可表示为:

A–B–C–D–E–F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拉开梯度”这种经典的志愿填报方法,成为考生和家长们填报志愿的法宝。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只要遵循此规则,所填报的六所高校就能“够上哪所就上哪所”。但是,所谓“够上哪所就上哪所”的说法是不严谨的,严格地说应当是“够上哪所投档哪所”。因为高考平行志愿存在“投档”和“专业录取”这两个程序,投档成功之后再进行专业录取。投档的时候只看分数,而专业录取则根据高校的录取规则来进行,如果考生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话,将会被退档。

误区警示

举个例子,有一名考生的等效分刚好接近A志愿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他想即便能成功投档A志愿院校,也很难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所以他只填报了A志愿院校的一般专业,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同时拉开梯度来填报B志愿院校,并选了自己满意的专业。他自认为万一冲不进去A志愿院校,至少能保证被B志愿院校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

千万要注意,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虽然他填报了A志愿院校一般的专业,但是没有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万一无法被A志愿院校录取,就意味着退档。由于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被A志愿院校退档,不仅进不了B志愿院校,更不能再投档本批次的其他学校,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到下一个批次进行投档。一般来说,要想规避退档风险,考生要在“冲一冲”的学校中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三、正确把握局部零梯度组合

1.实用的局部零梯度组合

考生都想在选择一所满意的高校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所选专业也能令自己满意。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注意到,如果所有学校之间的梯度都均匀分布,假如考生的成绩刚好达到某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那么他无法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而均匀分布的其他五所学校都用来“陪榜”了——经典的平均梯度法虽然简单安全,但并非最佳志愿填报方法。

于是,我们在平均梯度法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一种创新设想,即在保持总体梯度从高到低排列的情况下,在考生最有希望被录取的局部位置,有意不拉开院校之间的梯度,我们把这几所学校叫作零梯度组合。比如:

A–B/C/D–E–F

在这里,各个志愿之间存在的梯度用横杠表示,零梯度则用斜杠表示。A志愿是“冲一冲”的学校,专业选择空间极小;B、C、D志愿是有把握能上并且有一定专业选择空间的学校;E志愿和F志愿则是常规意义上两个层次的“保一保”的学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B、C、D志愿之间不拉开梯度,即所谓的零梯度。B、C、D志愿代表了三所层次相近的高校,考生可以按照自己对高校的喜爱程度来进行排序。

按照傳统的观点,B、C、D志愿之间零梯度,如果一个投档不成功就很可能三个都不成功,从而浪费了两个志愿,但是我们以消耗两个志愿为代价,大大增加了考生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的概率。同时,因为后面还留有E校和F校作为后盾,所以考生金榜题名的概率依旧很大。

2.局部零梯度不同组合方法举例

我们还可以让零梯度组合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零梯度组合应设置在考生最为重视的局部位置上,以下这些组合都是可行的: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清华、北大是很多考生的梦想,当考生的成绩十分接近清华、北大的门槛,但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时,考生一定愿意用A志愿来“冲一冲”。因为在录取结果公布之前,很难猜出当年清华和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谁高些谁低些,所以考生会很困扰——是冲清华,还是冲北大呢?显而易见,肯定是冲击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那一所学校,成功率会更高一些。零梯度组合放在平行志愿的首位,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A/B–C–D–E–F

不过,聪明的同学应当能够想到这样一个技巧,即在A志愿和B志愿分别填报清华和北大,C志愿和D志愿再填报录取分数线低一些的人大、复旦、上交等高校:

A/B–C/D–E–F

这样填报的结果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如果考生的分数满足清华和北大中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那一所学校,必然能成功实现“清北梦”。

其次,如果考生的分数达不到清华和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虽然实现不了“清北梦”,但是能被人大、复旦、上交等高校中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所录取。

最后,万一考生的判断出现严重失误,还有E志愿和F志愿保底。

结论

(1)在平行志愿中,考生所填报的高校之间应拉开一定的梯度。梯度值只是一个参考值,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层次和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2)平均梯度法虽然有可能满足不了考生对于专业的要求,但这种方法较为稳妥,考生和家长们必须掌握。

(3)在“冲稳保”的基础上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是一种实用的志愿填报技巧,考生最重视哪个局部位置,局部零梯度组合就要放在哪个局部位置。

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掌握平行志愿的填报方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再加一把劲。

志愿填报:怎样活用往年的录取数据

在确定目标院校之前,每一位考生都要经历如何参照往年录取数据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考生熟知录取数据的常见类型、获取途径以及如何灵活分析利用等。

在高考出分前,考生是没有具体的高考分数作为参照基数的,这时候可用平时的模考成绩或常规测试分数代替。举个例子,某理科考生平时测试分或模考分平均在分左右,则以此分作为参照基数,对比近三年在本省(区、市)理科录取数据在分左右的院校,初步圈定这些院校为目标院校。通过考前熟悉取值比照法,考生在高考结束出分后能更高效地进行志愿的填报。当然,出分后的取值法我们需要根据每位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科学的数据对比与分析再决策。

一、往年录取数据的常见类型与获取途径

以往的院校录取数据常见的有三种:投档分、院校分省录取分(省分)、院校分专业录取分(专业分)。

1.投档分

投档分是有招生計划的院校在相应批次第一次投档时的数据。

获取途径:本省(区、市)招生考试院
  新高考*策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由传统的“学校+专业”变为“专业(类)+学校”。与传统的志愿填报模式不同,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报考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报考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及考生担心的问题很实际:
  新的录取方式到底如何实施?
  考生应该怎样适应这种新型的志愿填报方式?
  如何根据高校科目限制选科?
  ……
  说白了,就是专业(类)+学校的新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高中科目怎么选?
  小编梳理了相关的文件,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上是这么说的:夏季高考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增加志愿填报数量,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需求。招生院校依据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自主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总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也就是说,“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专业为导向,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


  首先我们要明确,“专业(类)+学校”的报考模式不是学校与专业的简单的顺序调换,最大的区别是由以往的学校优先变为专业优先,由学校为一个单位投档变为以一个专业(类)加一所学校为一个单位投档。


  举个例子,北京大学在山东投放了汉语言文学、金融学等10个专业(类)的招生计划,清华大学投放汉语言文学、金融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等15个专业(类),假设考生选考科目符合专业录取要求,在规定的志愿数量内,按照专业报考要求,考生志愿填报大致会呈现三种情形:一是可以选择同一学校的所有专业,如志愿1-10为北京大学的10个专业,志愿11-25为清华大学的15个专业;二是可以选择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如志愿一为汉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志愿二为汉语言文学(清华大学),志愿三为汉语言文学(其他某一高校);三是可以交叉填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如志愿一汉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志愿二汉语言文学(清华大学),志愿三土木工程(清华大学),志愿四金融学(北京大学)……,以此类推。


  还有一点大家要清楚,实行“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后,仍然按照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规则投档。为充分尊重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将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各专业(类)的缺额计划通过征集志愿完成。


  
  推行高考综合改革之后,将增加考试的选择性,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将完善考试评价方式,采取新模式,对科目报考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一要求引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考生所选择的科目能报考哪些专业?二是考生如何根据高校科目限制选科?


  
  在山东招生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从思想*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提出在山东招生的分专业(类)等级考试科目要求。高校应按照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原则,提出等级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并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
  高校的选考要求,共有四种逻辑关系。


  第一种逻辑关系,即,学生必须满足该科目方可报考,选考要求为只能选择某一门指定科目。


  比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考科目显示物理,选考要求为:1门科目,学生必须选考该科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要选择了物理作为等级考试科目,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能报考该专业。


  第二种逻辑关系,即,如果两到三门科目,学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即为“和”的关系。


  比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考科目显示物理、化学,选考要求为:2门科目,学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那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要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然后再自由选择其他一门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能报考该专业。


  如果选考科目显示物理、化学、生物,选考要求为:3门科目,学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那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要同时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科目参加等级考试,才能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该专业。


  第三种逻辑关系,即,如果两到三门科目,学生选考其中的一门即可报考,即为“或”的关系。


  比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考科目显示物理、化学,选考要求为:2门科目,学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那么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物理或化学,然后学生再自由选择其他两门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能报考该专业。


  如果这个专业选考科目显示物理、化学、生物,选考要求为3门科目,考试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那么这种情况下,又给学生们多了一个选择余地,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三门中任选一门,再加上两门其他自由选择的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即可报考该专业。


  比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考科目显示物理、化学、生物,选考要求为:3门科目,学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那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三门中任选一门,然后学生再自由选择其他两门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能报考该专业了。


  第四种逻辑关系,即,不提任何科目要求,学生选择任意三门科目组合均可以报考。


  比如,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选考科目显示:不提科目要求。可选科目:不指定任何科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论选择什么科目,在高考时填报志愿时,都可以报考该专业。


  综上所述,高考综合改革后,将打破老高考文科、理科的固定科目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推行个性化的科目选择,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能和个性特点,使学生录其所愿,高校招其所愿。
  


  新高考的改革,表面上看起来变化很多,想填好志愿似乎很难,但实际上比原来的志愿填报*策要更灵活,只要我们读懂了新高考的填报和录取方式,掌握了新高考志愿的填报技巧,对于参加新高考的考生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新高考志愿填报专业类学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