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从仫佬山乡一路走来
TUhjnbcbe - 2020/6/13 11:35:00

从仫佬山乡一路走来


作家简介


*子,1958年9月生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金城村,仫佬族,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一级作家。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1996年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小说瓦城三部曲《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淋湿的河》,曾获1997年《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2001-2002年双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1997年-2000年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关于笔名


我觉得我叫*子挺好的,看过我作品的,几乎都把这个名字给记住了。这样挺好的。这年月作家多,满山遍野的,到处都是,能被人记住的好像越来越少了。能让人记住,对一个作家来说,总是一件好事情。当然,一个作家只让人记住名字是不够的,这一点我心里明白,所以,我的小说一直都写得比较用功,这一点,*子小说的读者应该可以证实,同时还可以感悟到一点为什么叫做*子。*子的小说与别人的小说,可以说是很不一样的,读完了,你会觉得这人就该叫做*子。我是一个用心来写作的作家。所以,在决定用*子作笔名的时候,其实是用心地选择了一种成败。这是需要胆量的。首先,这样的笔名在世俗的面前,必须是放弃了许多功利的。这对一个世俗的人来说,自然是一个难题,何况是一个作家,我却因此而做到了。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也没什么了不起,需要的只是一个良好的心态。听说有一个文学大奖,曾想评给我一个其中的奖,到了最后,却因为这个笔名而拿下了。拿下了也就拿下了,但很多朋友都感到惋惜,都在电话中显得有点愤怒,我却只是微微一笑。我说没事。奖这种东西,是一种很好的东西,说真话,挺滋润人的,一个作家不该随意拒绝获奖,因为那是给作品的;但不给也无所谓。一个作家不要把这些太过分的放在心上,免得受到伤害的只有你自己,与别人是没有关系的。


顺便说一句,在我们那里,*子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所以,不光有*子作家,还有*子警察,有*子老板很多聪明的小孩,小时候几乎都被叫做*子。*子在我们那里,也是满山遍野的。真的没什么。


挺好的。


干吗一说*子就非得是那*子呢?


这*子不是那*子。


处女作


我最早发表的小说不是《古弄》和《家癌》,而是《妈妈和她的衣袖》。


写这小说的时候,我在一个叫天河的地方当教师。天河是一个古老的小镇,不大,但很平静,而且很美。最美的当然是那条同样叫做天河的河,像是从天上飞流而下。《妈妈和她的衣袖》就是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忽然想到的。当时,我捉到了一只很漂亮的蜻蜓,我想把她拿回屋里,于是我把它卷在衣袖里。就那一卷,卷起了脑子里的一个想法,我觉得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说,我觉得可以利用衣袖这个角度,写出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位朋友,我说你要是想写你就写吧,写好了可能是一个好小说。那朋友也答应了,但后来不知怎么,他却没写。我说你不写那我写了。他说你写吧。于是我就写了。小说写完后,我一连抄了六、七份,每抄完一份就往外投,每抄完一份就往外投。小说上的署名是爹妈给的名字。后来,最先发表的是《青春》。《青春》在当时十分红火。那是一期处女作专号,当年的《小说选刊》把这小说给转载了。《小说选刊》是因为处女作而转载的,这一点我心里清楚。我因此一直感谢《小说选刊》,感谢《青春》。


那是1984年9月和11月。1984年12月,我因为这个小说调进了罗城县文化馆。一个小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如今怕是很难成为可能了,除非你写出的是一部旷世杰作。可在当时,在我们那里,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却演变出了那样的事实。


我感谢那样的事实。


但这小说同样没有被我收入过任何的集子。那小说的语言太糟了,现在看来,那根本算不上小说的语言。那时,我也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才是小说的语言。换句话说,是我对汉语的把握,还处于异常生疏的阶段,就是嘴里说汉话,也还常常词不达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仫佬山乡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