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或者超市,如果遇到保质期快要到的食品,你会买吗?很多人或许内心会挣扎一下,或许会放弃购买,但是就是这个快到期的食品,目前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百亿。
上周六晚上快八点,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两位年轻女生的对话。
女生甲对女生乙说最近她发现了一个规律,说超市在晚上七点五十分的时候,会有营业员去清理鲜奶货架,然后这些鲜奶会很便宜,价格只要平时的一半。
而且去晚了一点的话,这些鲜奶都抢不到了。
女生乙很惊讶,问女生甲你这么知道这些的?甲压低了声音说,自己在超市已经“卧底“好几天了,都摸清楚了。
然后乙露出了很厉害的表情,和甲拉着手走开了。
我不信邪,加之我原本也想买牛奶的,于是去查看,果然看到营业员大姐已经把鲜奶货架清理掉了,然后我问鲜奶还有吗?营业员大姐看了我一眼,说小伙子,你来晚了,没有了!
大姐继续忙自己的,一边忙一边说今天的鲜奶在刚刚已经被买完了,可抢手哩!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买去了,而且还有年轻人开车来买呢!
我也没去问大姐怎么知道人家是开车来的,不过这种抢购临期食品的行为,也着实让我有点惊讶,虽然我也买过临期的面包。
但是后面一想,其实这也不稀奇,只不过在年轻人的助推下,购买临期食品的行为更多了而已。
因为临期经济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业态,而是一直伴随着零售出现的,但是系统的、正规的确实是近些年才出现的。
临期食品成年轻人新宠,市场规模超百亿
据央视财经报道,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在某社交网站上,有一个由多人组成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而随着临期食品爱好者人数的日益壮大,这儿让不少商家看到了机会。
据淘宝食品行业负责人表示,淘宝上当前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已近万家,过去一年有万消费者在淘宝上选购临期食品,其中主要以年轻人为主,90后,大学生还有一些二三线上班的青年人。
而在线下,临期食品的售卖方式不仅仅是上述说到的超市折扣,专业的临期特卖市场也正在铺开。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专营临期食品的好特卖已经接受了四次融资,并且与旺旺、汉高等余个品牌建立了尾货合作关系,据网上分析,目前好特卖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临期食品处理能力。
据估算,目前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在3万亿元左右,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元之上。
那么为什么线上线下关于临期食品能同时发力,且市场规模目前超百亿呢?这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的改变离不开。
消费观念的改变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如今我们都在说新消费时代,那么新消费之所以说“新”,这也就是与上一批消费者进行了区分。
在传统的消费理念中,消费者购买物品一般选择生产日期离现在近的,因为这代表着出产时间不久,消费者会更放心。
但如今,据媒体介绍,当前,80、90后等年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临期食品正好满足了他们对价格、品质的需求,成为年轻人新的选择。
而且年轻人也不认为购买临期食品丢面子,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俭的号召。
虽然最终的顾客都是消费者,行业的发展也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动的,但是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
目前,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包括大型商超便利店的供货商、大型临期食品囤货商、进口食品滞销积压库存等等。
一些供应商会自营自己的临期食品店,也就是直接买给终端消费者,但是更多的还是出给二手囤货商。
上面我们所说的好特卖,和多个品牌建立尾货合作关系,就是中间商的一种。而中间商,其实也流转了好几代。
第一代是单独的小卖店,他们一般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做法,以小区楼下的夫妻小卖店为例,一般临期食品是快要到过期日期了,然后才会有促销活动。
第二代算是如好特卖一样,有专门的流转通道,仓储等,虽然也是直面C端,但是在临期食品的处理上更严格。
第三代第四代应该是近两年新出的概念,第三代算是社区团购,社区团购的低价促销一般会引导临期食品的销售。
第四代算是直播带货了,目前很多品牌的临期食品也都在开始以直播的形式出货!
但是临期食品虽然因为价格低,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这既是临期食品的卖点,也是痛点。
临期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行业监管不够,乱象环生。
首先一点,临期食品的生产日期,在专业的临期食品店,或者一些大型商超,临期食品其实不是指快要到期了,而是说接近到期的40%或者多长时间。而像上面说的,一些小商店,临到期或者到期的食品售卖,可能依然存在。
其次,品牌受限,而且货源不稳定。做的比较好的可能如好特卖一样,与多家品牌签署了尾货合作,保证了货源,但是对很多的小店或者小的连锁来说,依然是一个问题。
第三点,有一些临期食品囤货商甚至会自己去国外注册一些品牌生产零食,从而冒充进口零食。
第四点,甚至于一些商家还出了一些“特殊条例”,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等,总之临时食品市场不稳定的问题一直存在着。
那么这也就需要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对于临期食品的流通出台相关细则,而是否需要设立临期食品销售机构的准入制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外,行业内部是否要形成统一标准,这也是临期食品行业各企业需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