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家教r2i0wquq
TUhjnbcbe - 2020/6/21 12:02:00


            教


学习,自古就是一件苦事,有“头悬梁”,有“锥刺股”。青少年厌学、弃学、逃学也是古已有之。孟子就逃过学。他的母亲在他逃学回来的时候正在织布,气得割断机织:“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断织以激励,给幼年的孟子一个强烈震撼。她还连续搬了三次家,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定居在“学宫”旁边,可谓用心良苦。孟子能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与他的家教不无关系。古人就明白,“在其父,必有其子”。秦二世生性凶残,他的老子秦始皇就很横暴;阿斗懦弱无能,就同刘备家庭溺爱有关......


    我国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很多,国人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也就无不越来越强化了家庭教育,但教育之得法却很是个问题。幼儿时期,许多家长充当生活上的“小保姆”;进入小学之后,乃至直到大学阶段还是充当“保姆”、“书僮”角色。经济上更是倾其所有,不惜一切代价,可怜天下父母心。


    “欲速则不达”。为什么会“不达”,大多与欲“达”而“过激”和“过急”不无关系。常表现为:代办型,代儿思维,代儿辛劳;看守型,过程监守,紧盯不放;溺爱型,百般依顺,只求肯学;纵容型,放纵包容,不上规矩;市场型,以钱激励,以奖代教;棍棒型,相信武力,动辄打骂,等等。如此家庭教育,特别是“棍棒型”家教,孩子离家出逃,甚至酿成血光,造成人间悲剧,并不鲜见。孩子在学校表现则往往是懒惰自私,贪图享受,意志脆弱,胆小内向或粗野蛮横。学习上怕苦畏难,缺乏毅力,不肯钻研,成绩平平。走进社会,他们常常不懂与人相谐共处,成为“次品”,乃至“废品”。


    一位教育家有句名言,一个好的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孩子同父母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孩子“防疫”能力弱,有着天然的模仿性,跟好学好,跟坏学坏。因而决定孩子又有着天然的不定性和可塑性。孩子一来到人世,父母就是天生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就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孩子对父母多有爱恋感、信赖感和崇敬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极大。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或多或少能在家庭教育中找到问题的基因。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严厉鞭挞过那些蹩脚的不负责任的父亲,要求做父亲的从自己的“足迹上寻不出不纯的东西”。


    鲁迅先生是仅仅从做好父亲的侧面说的,我们是否可以推而要求,那些“不纯的东西”,从老师“足迹上”,从校长的“足迹上”,从整个社会的“足迹上”,也“寻不出”或很少“寻得出”呢?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教r2i0wq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