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近些年,时常会听见“创意已死”、“4A已死”等等的言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AI技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人类的工种。但是,本文作者却对此抱有不同的观点。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大家好,我是站在生死边缘的熊猫文案。因为最近营销圈流行一个话题:创意已死。他们说:过去创意被4A和热店把持,现在开始,手握AI的创意工厂将大量兴起,干掉传统创意人。
听着好像格外耳熟。
这几年,每过一段时间都会:4A已死!Bigidea已死!走心已死!现在是plus版:创意已死!
掐指一算,大概未来几年的热点都安排上了:策略已死!品牌已死!甲方已死!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进了殡葬行业;或者成了名侦探柯南,走哪死哪。
那么,AI到底能不能杀死创意?
是的,AI很强。一秒生成几千张画面,一天制造几百条视频。但,它会笑吗?会哭吗?懂帮我们保守秘密吗?会撒善意的谎吗?懂得恭维的尺度吗?它理解社交场合的小尴尬吗?它有烦恼吗?
无法洞察人性、捕捉情绪的AI,不具备认知和推理能力的弱人工智能,凭什么杀死创意?内卷之下,整天制造这些焦虑、炮制这些言论的,不是人工智障,就是坏!
所以,与其假装抬头看天瞎忽悠,不如埋头赶路,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今天,和你聊点AI做不到、人类独一份的本事:高效营销的心智模型,以及最重要的——在实战中的应用方法。毕竟,不给方法,只给你一堆名词解释:xx效应、xx原理、xx模型,那你不如去看百度百科!
很多朋友可能没听说过心智模型,或者听说过但有点懵,不知道具体怎么用。其实无论做市场、策略还是做文案,几乎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心智模型,小到设计交互、挖掘洞察,大到策略定位、市场细分。很多营销老司机凭多年经验或专家直觉,在实战中广泛应用,却从没系统梳理过,当然也就没办法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堪称遗憾。而这篇文章将为你系统复盘。
高能预警,字长文,阅读有门槛,认知很烧脑。如果觉得需要深度思考的时间太长了,关掉这页吧,年轻人!
01心智的捷径定律
想象一下,你手机电量只剩60%,而且一整天都没法充电,你慌不慌?其实,你的大脑也是着同样的处境。人类的大脑不仅容量有限,还特别容易耗尽。
记忆力有限:7±2个项目或组块,是人类短时记忆的上限,这就是心理学家米勒发现的神奇的数字7,人类记忆能力的先天局限。注意力有限:人类的注意力资源极其有限。因此,采用了守门人机制。能通过门卫验证的,才能获取短时注意。思考力有限:试试边散步边算19×59,你会发现,你在心算的时候,没法继续散步,只能停下来思考答案。这是因为思考需要调用非常多的认知资源。除了这三个先天局限,大脑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思考时流程特别复杂。哈佛教授ChrisArgyris将这个过程称为“推论阶梯”。“推论阶梯”由下至上分为7个阶段:观察信息(Observations)——选择信息(SelectedData)——赋予意义(Meanings)——进行假设(Assumptions)——得出结论(Conclusions)——建立信念(Beliefs)——采取行动(Actions)。
如你所知,流程越长内耗越大。走完这套堪比某些大型国企的流程,撑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身心俱疲。所以,大脑给自己内置了一条非常合理的认知捷径:如非必要,不启动完整的深度思考。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快速地跳过中间过程,观察信息,然后采取行动。
简单来说,心智的捷径定律就是:看到A,假设B,做出C。它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