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供销社是叫王者归来大食堂才是重现江湖,因为这几十年来供销社就没有退出江湖过,它一直以一种鲜为人知的姿态低调而又奢华地存在着。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供销社相关企业超11万家。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由年5.15万人增至年.万人,妥妥的巨无霸,却活得低调不为人熟知。
现在的供销社这里的大食堂是指社会上的大食堂,不是各种行政、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食堂,社会面的大食堂从年开始普遍大办到年基本解散只存在了三年,而今高调复出可以说是再现江湖。
当年人民公社大食堂吃饭场景供销社与大食堂的前世今生
供销社
供销社也叫供销合作社,年7月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年7月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各地一直到村一级都设有供销合作社。
七八十年代的供销社门店招牌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让人仰望的神级存在,当时买什么都需要票,这些票是按人头供应的,有米票、粮票、肉票、布票等等,如果没有票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这些东西,当年我的舅公是乡里供销社的领导,在众多亲戚举办的各类名目的宴席上唯独在他家能吃到猪肝。
在里面工作的员工也是国营干部,能在那里工作找对象时都会被高看一眼。柜台也是高高的,把售货员与顾客分隔开来,顾客不能随意进去触碰摆在货架上的商品。
高高的柜台年改革开放后,商品统购统销被逐渐取消,失去了专营权的供销社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逐渐下降,之后便一直下滑高光不再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以至于近期被重提很多人都惊呼供销社还在啊。
按照上层的设计,现在供销社恢复重建,并非开历史倒车,而是与长期疫情影响下的社区经济发展、盘活区域闲置资产等直接相关,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而釆取的一种举措。
大食堂
大食堂也叫人民公社大食堂、公共食堂,也就是经常听到的“大锅饭”,是一个顶层设计的产物,最早起源于年8月,在那个时候农民家家户户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在公共食堂里不分男女老少,全都坐在一起免费就餐,没有压力,没有负担。
大食堂里男女老少一起吃饭当时的公共食堂为广大农民勾勒出了一幅炫丽多彩的生活场景:吃饭不限量,吃菜不重样,只有放开肚皮吃饭,才能鼓足干劲生产。但是一下子有这么多人“放开肚皮吃饭”,一时间又能到哪里去找可供填满那么多肚皮的下锅米和烧饭柴啊?于是很快就寅吃卯粮了。
大食堂里男女老少一起吃饭人们在吃饭不要钱等观念的影响下,滋生了狭隘的平均主义思想,出现了各种管理混乱、贪污、浪费等现象,加上之后两年粮食歉收,很快就坐吃山空了,到了年全国范围内陆续取消了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好宣传画现在的公共食堂与当年的公共食堂虽然名字相同,也有公家背景,但是功能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公共食堂是全国性自上而下开展的运动,是一种全民生活常态,而现在的公共食堂其实也叫社区食堂,是服务于社会老龄化的一个项目。
河北省建社区食堂的计划恢复重构供销社对现有的营商环境有何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供销社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现在一夜间这个沉寂已久的名称忽然重回大众视野,人们担心会不会重回老路。
一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物资短缺,物流不畅,全国统销统购由公家主导经济生活符合当时的条件。而当今中国有着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农业科技进步,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物流发达,产销途径几乎都能很好地对接,成本也低廉,现在再重新发展壮大供销体系,能否适应市场环境要求,供销成本能否与现有体系竞争?另一方面如果届时供销社能够做大,会不会形成供销链的垄断而对市场形成冲击?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现在的供销社主要是要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也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分子,它的行为也要符合市场规律。
二是现在的零售、物流、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业态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是那些自由择业人员的阵地。一旦供销社、大食堂做大做强,会不会冲击到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无需多虑,现代社会分工很细,这个行业的现有体系如果能够在竞争中存在,那么就业不成问题,如果无法适应竞争,那么市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就算没有供销社大食堂,它也无法立足。再说了现在的大食堂主要是为了服务社区老龄化现象,是一种加强服务的行为。
看完顺手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