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变量。行为细分按照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的时机、消费者所追求的利益、使用者情况、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使用率、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店)的忠诚程度、消费者待购阶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等行为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可以看出,行为变量就是根据顾客在购买消费某种产品的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特征,对顾客进行市场细分。行为变量也包含了众多的指标。
首先第一个指标,根据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的时机,做市场细分推出不同的产品。
这个指标又包含了两种细节情况,第一就是根据购买产品的不同时机,我们企业可以推出不同的产品。举个例子,比如一到春节或到节假日的时候,有些厂家就会推出礼品装,在一个很漂亮的礼品盒里把它的若干产品包装到一起,这就是根据消费者购买的不同时机,进行不同包装的相关产品。因为一到节假日,特别是春节的时候,传统上中国的顾客都是习惯于走亲访友,不能空手而去,所以要带一些东西,在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按照平时购买零散的商品,看起来可能不太好看,所以厂家推出礼品盒,这种包装比较高大上、比较好看一些,顾客心理上会感觉拿得出手,这是根据购买产品的不同时机进行市场划分。
第二种情况是根据使用产品的不同时机,做相关的细分。举个例子,比如牛奶,同样是牛奶,不同顾客使用的时机是不一样的,有些顾客可能习惯于早晨吃,在早餐的时候喝一杯牛奶补充相关的能量,有些顾客可能习惯于在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牛奶,认为有助于睡眠,也有些顾客是无所谓的,什么时候想喝都可以喝,这就是使用的时机不一样。在现实生活当中,就有相关的牛奶生产企业推出了不同产品来满足这些不同消费时间段的消费者,习惯于在早晨喝牛奶消费者,有专门的早餐奶,添加了一些相关的材料,晚上喝的牛奶,曾经也有一个牛奶厂家尝试过,就是蒙牛推出一款叫晚上好奶的牛奶,针对习惯于睡前喝牛奶有助于安神睡眠的消费者,这就是根据使用产品的不同时机的市场细分思路。
第二个指标,根据消费者所追求的利益做市场细分。换句话来讲,对于同样一个产品,顾客在购买的时候,所追求的利益也可能是有差异的。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决定产品所面对的顾客,到底追求哪一种利益,可以根据这个来做细分。举个例子,买家庭用车,不同家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比如家庭总收入、心理状态等等,在决定是否购买一个汽车的时候,面对众多品牌,他们强调的利益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可能比较看重的利益是车要省油,强调经济性;有的家庭可能会比较喜欢高科技的东西,就会希望车在内饰上、配置上尽量有高科技感;有的家庭可能比较实在,就会看重汽车的安全性,可能更加注重整个汽车的安全装置完整不完整。这就是强调不同家庭不同的具体利益。
第三个指标,根据使用者情况做市场细分,相对比较抽象。根据使用者情况做细分的时候,典型的划分方法包括把顾客划分成未曾使用者、曾经使用者;潜在使用者、初次使用者、经常使用者;这就是常见划分,这也是代表了使用者情况不一样,而这种差别也会影响企业做相关的营销决策。
第四个指标,根据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使用率做市场细分。对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使用率的划分,分为少量(轻度)使用者、中量(中度)使用者、大量(重度)使用者。举个例子,最典型的比如白酒,身边朋友同事可能都会有喝白酒的,他们的使用率明显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特别喜欢喝白酒,属于重度使用者,表现为每天必喝,中午要来一杯,晚上要来一杯,甚至早晨还要喝一杯;有的人可能平时滴酒不沾,偶尔节假日跟同事聚会可能喝上一小杯,这是轻度使用者。因此使用率不一样,对产品的认知也就不一样,顾客对产品认知不一样,企业面对这些不同类别顾客的时候,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也是应该有所差别的。
除以上之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店)的忠诚程度、消费者待购阶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等行为变量。消费者对品牌或对某个商店的忠诚度是高还是低,属于忠诚顾客还是属于一般的顾客,也可以做相关的市场细分,但是实务当中判断一些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高低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什么叫态度?简单的讲就是消费者如何看待企业的产品、品牌,同样一个产品,同一个品牌,不同消费的态度可能会明显的差别,有的消费者特别喜欢这个品牌,有的消费者就特别讨厌这个品牌,这是比较极端的不同态度,这就是该指标的划分思路。说明企业面对不同态度的顾客的时候,制定的策略一定是不一样的,如果面对特别喜欢这个品牌、产品的顾客,有对应的策略;如果面对讨厌这个品牌的顾客,也应该要理性分析一下为什么讨厌,分析原因之后,就需要考虑能不能通过改善,把这些群体的顾客对品牌的态度改变一下,如果改变了,这些顾客就变成潜在的顾客了,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营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