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IPO金融负债的分类下
TUhjnbcbe - 2025/1/1 21:03:00

1.摊余成本计量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一种最常见,发行债券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融到钱后就是正常的欠债还钱;

第二种很少见,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为了投机,为了高卖低买赚价差。

还有一种更少见,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教材上的说法是:如果能消除或者显著减少会计错配的话,可以指定。

相信各位老铁看到这句话时跟我一样一头雾水:

什么是会计错配?

教材总是喜欢创造一个高大上的名词,也不做名词解释,然后告诉你这条规定有利于或者有害于这个名词所描述的东西。

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名词究竟是个啥意思。

就像我们还没学会走,就让我们开始飞。

那究竟什么是会计错配呢?

举个例子,大脑袋公司发行了债券要融资,融资的目的非常清新脱俗,不是为了扩产,也不是为了开辟新业务线,更不是为了招兵买马开启大创新,而是为了投机(oh不对,是为了投资)

简单来说,就是借钱来二级市场梭哈了。

一般情况下,正经的实业公司(我不是说大脑袋公司不正经的意思)也会买点金融资产或者理财啥的,但用的基本也是自有的闲置资金,或者是借款中暂时没被用掉的部分,来对冲一下高昂的利息。

但大脑袋公司非要上杠杆去买金融资产。

假如大脑袋公司购买的金融资产也是债券,目的是投机,用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来计量,那就会出现一个奇妙的场景: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开始贬值,也就是大脑袋公司购买的金融资产在贬值,公允价值下降了,而与此同时呢,大脑袋公司购买的负债还是用摊余成本做账,账面价值稳如老狗。

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开始增值,也就是大脑袋公司购买的金融资产在增值,公允价值上升了,而与此同时呢,大脑袋公司购买的负债还是用摊余成本做账,账面价值稳如老狗。

你变我不变,我以不变应万变。

这种会计计量符合现实吗?

有老铁问了,怎么不符合?虽然借了金融负债来买金融资产了,但负债还得老老实实还,用摊余成本计量没问题啊。

这么问的老铁还是低估了投机客(oh不对,是投资客)的智慧。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同时贬值,那摆在企业面前就有两条路:

(1)老老实实继续还钱

(2)以低价回购金融负债以对冲资产贬值的风险

你猜,大脑袋公司是会选择第二种呢还是第二种呢?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错配,才导致准则专门开了个口子,规定这种情形下,金融负债可以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一起用公允价值计量,形成命运共同体,荣辱与共。

#翻篇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IPO金融负债的分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