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国楼市呈现出明显下行趋势,无论是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额,均大幅低于年之前水平,与此同时,部分房产泡沫开始破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学区房,跌幅最高已超过40%,超乎投资者想象。
楼市表现出巨大落差,与过去对房地产的大力支持不无关联,这些“支持措施”中,最为明显的是信贷支持,年我国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还不足2万亿元,现如今达到达到1万亿元,16年时间里,金融对房地产开发的支持力度翻6.5倍,庞大的资金支持,使得房地产上下游产业也水涨船高,对老百姓而言,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房子能保值还能增值,然而如今对房地产融资支持明显减弱后,房价不涨反跌,对此,业内人士评估,明年起,要做好房产“贬值”准备。
明年起,要做好房产“贬值”准备?曾经有一位经济学家曾提出“影响房地产的三要素”理论,即金融、土地、人口,这三个因素都能单一地对楼市造成巨大影响。
首先是金融方面。过去金融对房地产关爱有加,却导致房企屡屡触碰红线,部分房企看似规模庞大,实则内部极度空虚,一旦缺乏银行输血,就会导致房企面临生存危机,恒大就是活生生例子,国家发现负债过高的房企迟早要面临“暴雷”,长痛不如短痛,索性让这些房企在暴雷之前提前自救,迄今为止,金融方面也没有对房企施怡以援手,没有了金融灌水支持,房企最终只能依靠卖房回笼资金。
其次是土地方面。时间进入年后,土地市场也出现明显变化,不仅是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地价也出现下调趋势,比如济南市发布的《年度济南市中心城区城镇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指出,基准地价Ⅰ-2级区片地价最高从元/平方米下调为元/平方米,楼面地价最高从元/平方米下调为元/平方米,Ⅱ级和Ⅲ级住宅基准地价也统统下调,地价下调的背后,是房企拿地疲软和房企拿地实力变弱,换言之,房企余粮不足倒逼地价下调。
最后是人口方面。我国在2年首次经历人口负增长,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是疫情原因,医院孕妇建档数据显示,年的新生儿出生数量将不足万人,总人口依然面临负增长态势。除此之外,老龄化现象仍旧突出,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8亿人,占比临近20%,一边是新生儿出生数量继续下滑,另一边是老龄化现象显著,从人口对房地产贡献角度来看,很难支持房地产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由此可见,无论是金融对楼市的支持,还是土地市场对楼市的影响,亦或者是人口对楼市的影响,无疑不表现出楼市黄金发展周期即将落幕,随之而来的缺失住房过剩、购房需求减少,加上保障性租赁住房兜底居住问题,接下来难免会出现房产贬值情形,伴随着2大信号出现,房子已不再是投资工具。
信号一:二手房全面进入“下行通道”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年6月7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显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二手房同比变化分别为-0.4%、-2.4%、-.4%,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还同比上涨0.4%,短短一个月时间,一线城市二手房就转为下跌,表明投资性房产已全面进入“下行通道”。
一直以来,二手房市场都是房产投资最真实的一面,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高达6个,可见楼市行情并不乐观,导致二手房价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有2点:
第一、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加上市面上的新建商品房,以及部分大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导致房子过剩越发明显,二手房市场早已沦为买方市场,即便是精装修、地段优越,也难以避免需要降价甩卖。
第二、二手房贬值速度开始加快,市面上的大部分二手房,其居住优势并不高,大多存在居住密度高、户型设计传统、采光差、所处交通拥堵等问题,恰恰这些都是目前买房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