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企业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概念的历史并不长,目前主流学术将商业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经济型、运营型和战略型。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一)商业模式的内涵
经济模式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获利模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逻辑;
战略型学说认为,商业模式隶属于企业的战略层面,包括企业的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逻辑、运营结构或战略方向能够真正解释为什么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有效的,而且难以模仿。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是一种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企业运作的所有内外部要素,形成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完整高效的运营体系;
通过优化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客户价值,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我国学者魏炜和朱武祥提出选取五个要素对新零售商业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分别是为定位、业务体系、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结构。
他们认为“定位”是商业模式的起点,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新零售根据零售行业的特点,从三方面对零售业进行展开:产品定位、客户定位和业务定位,这更加凸显了定位对于适应新要求的重要性;
我们将业务系统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通过将采购环节到销售环节,再到配送环节的业务系统进行展开,将商品或是劳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
根据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完善、构建业务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进而给公司带来了更高的利润。
并且,企业内部大量资源的流转和各项活动的传递都离不开业务系统的统筹规划,业务系统可以说是资源和决策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桥梁;
关键资源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内涵不一。
不同的行业性质不同,这也决定了在各行业中,运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所依赖的资源和能力不同,对资源和能力的理解也不同。
二、“新零售”的内涵与特征(一)“新零售”的内涵
二〇一六年,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这不是“新零售”概念的首次提出,马云创造性的命名体现了这一全新零售方式特点:“新”。
全新的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全新的现代数字技术,不论是产品还是物流都得到了颠覆式的升级改造;
全新的体验: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升级,客户体验前所未有。
新零售是智慧的,他由数字技术驱动,基于“人货场”三要素,这其中“人”是不变的关键。
人是买东西的人和卖东西的人,即顾客和商家。
新零售以人为本,在消费过程中,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一切的升级改造都需要为人服务,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必须是消费过程中的核心。
要突出以“人”,特别以是消费者为核心的新时代消费观念,从内在改变,不断简化消费者和商品之间的交互。
货是产品,可以是生产企业的产品,也可以是销售企业的产品。
新零售对生产销售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可以联合同行业、不同行业的商家,组成一个全品类消费联盟。
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最佳方式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的平价商品,给消费者以最大的便利。
场是消费者消费的场所,消费者在“场”中获得消费体验。
新零售要求“场”可以将线上线下融合,重塑“场”的概念。
要求零售商们将零售场景融合,给予消费者交互式的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存货的转化率,还可以降低存货滞销风险。
(二)“新零售”的特征
传统零售企业认为自己只是“卖货的”,他们甚至不需要自己的加工厂,代工厂遍地开花,自己只需要将现成的货物出售即可。
而消费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被动的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广告推销是传统零售的唯一推广渠道,也是消费者的唯一接受渠道。
而在新零售下,信息出口和入口无处不在,传统零售业们的销售逻辑已经被打破,想要立足零售市场,必须转变思想,学习新事物,了解新发展。
融合线上线下,打通全渠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同时学会创造需求,强化客户的消费感受,以开放的心态让消费者加入到产品生产的全流程。
传统零售业,指中小企业成为主要品牌方,占据主导。
与供应商、销售渠道、物流企业、生产公司等所有相关者之间都是单纯的交易关系,以各方收益为正作为最终目标。
中小企业期望通过销售渠道商购买更多数量商品,而销售渠道商则由于中小企业的强势地位或市场需求变化而囤压大量商品。
中小企业一方面期望提高收入实现利润变现,另一方面期望通过降低存货提高现金周转次数,或售卖更多产品提高利润。
综上,销售方同时又会是采购方,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的各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并各自确保了己方利益最大化。
“新零售”时期,以消费者为主导逻辑下,各利益有关方都有一个共同目标。
即一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要实现的是以消费者体验感为中心,从顾客价值出发,实现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
整个产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人都需要为产业做出表率,任何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产业的利益,利益各方都会受到损害。
这就要求产业内所有企业协同进步,最终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而这一切最终都会以消费者利益最大化表现出来。
公司绩效主要是指在存续期内,与公司经营相关的经营成果。
经营业绩通常以公司财务指标来体现;而经营成果则主要通过考察管理者对公司运营、成长、发展壮大所做出的贡献。
创新力是公司的生命力,是公司爬坡过坎、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公司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市场主体,正处在生产运营的最前沿、国际市场竞争的主战场,正直接面临着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类风险挑战。
因此应当把提高公司自主创新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当作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而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动力,正在变为创新驱动,唯有持续的技术创新、积攒足够的市场实力;
源源不断地为公司带来创新要素,企业财务效率才能持续提升,公司才能更加持久壮大。
在国资委统计评价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给出了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官方解释。
文章表示,绩效评价需要立足于特定的企业,考察产业或企业的性质特征。
使用会计、财务知识,运用统计的方法,始终遵循特定的评价规则,以学界制订的评价指标或者行业内公认的评价指标为基础;
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要兼顾定性和定量双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