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连续着7年位列本土第一它会成中国的意法
TUhjnbcbe - 2025/2/7 18:04:00

连续着7年位列本土第一!它会成中国的意法半导体?

MCU,也就是单片微机,也就是MCU,它可以将CPU的性能和性能进行优化,然后将各种零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根据存储方式,MCU可分为两类:不含芯片的ROM和带片内ROM;根据指令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atalizationCodeCodeComputer)和RISC(RISC);根据使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和特殊类型;根据数据总线的宽度和一次处理的数据字节长度,可以分为4位、8位、16位、32位MCU(位数愈高,计算量愈大),分别为2%、43%、1%、54%。

32位、8位是当前市场的主流,32位的产品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继续增长。

微控制器工业的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MCU工业的上游工业包括硅片、掩膜板等各种原材料;光刻机等生产设备;其中也包含了ARM的相关专利,以及MCU的生产;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下游应用市场最广。

微控制器产业链条

资料来源:本人整理

上游晶圆是MCU晶片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年的市场规模约为亿美金,并且随着半导体晶圆市场的持续增长,MCU晶片产业的原材料供给也将保持稳定。而光刻机,则是MCU芯片的关键部件,年,全球市场上,光刻机的销量,将会达到部,年,将会达到部。

全球半导体硅片产业-年市场规模:亿美元

据ICInsights统计,中国的MCU在年的销量将增加23%,高达亿美元。ICInsights预计,到年,MCU的销售额将会增加10%,至亿美元。

随着中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MCU下游应用的需求依然很大,中国MCU的市场增速将持续走在世界前列。根据预测,中国MCU市场在-年将继续保持8%的增速,到年将达到亿元,到年将达到亿元。

随着物联网终端的发展,汽车驾驶信息系统、油门控制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先进巡航控制系统、防撞系统等ADAS系统,对32位MCU芯片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而车载、工业控制等将成为MCU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市场。

中国MCU-年市场规模:亿元

MCU的下游应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电子,而中国则以消费电子为主:年,汽车电子是世界上MCU的最大应用市场,占33%;工业控制、医疗、计算机网络、消费电子等。中国MCU的销量在年位居首位,电脑网络次之,但在汽车及工业控制方面,MCU的比重明显较低,中国MCU的应用仍然以消费和家电为主。

汽车电子:MCU是世界MCU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MCU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车身控制、车身控制、信息娱乐、辅助驾驶、引擎控制、雨刷、车窗、电动座椅、空调等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由精密的芯片组成,而MCU则是其中的关键。在一部车的半导体设备中,MCU占据了30%左右,平均每个车辆都配备了70多个MCU,这些MCU必须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并对安全性有充分的保障。

年,世界汽车MCU的市场将达到62亿美元,而国内汽车MCU的市场规模将达23亿美元,年的发展目标是33亿美元。得益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共享化,MCU逐渐向汽车电子行业渗透,汽车电子成为了世界上MCU下游应用最多的行业。虽然在年,由于疫情的影响,MCU的市场仍然以8%的速度增长。据ICinsights公司预计,在今后5年内,MCU的销量或将以每年7.7%的速度增长。

中国汽车用MCU产业-年市场规模:亿美元

目前,汽车电子工业对车载MCU的需求以8、16、32位为主,满足不同的汽车电子产品需要。

MCU在汽车电子行业的应用分类

消费类电子:智能与频率的提高,在我国MCU的市场中,消费类产品是最大的应用需求,其下游领域也比较广泛。MCU在手机、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年,随着AIoT物联网的兴起,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家居的出现,为MCU的需求增加。比如,在智能音箱中进行声音交流,在清扫机器人中进行运动控制,在智能电饭锅中进行温度控制,都需要MCU来完成。

MCU具有功耗低、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为智能终端提供基本的功能控制。所以,它被广泛地用于IOT(IoT)。年,全球IOT市场上应用MCU的市场将达到39.3亿美金。未来,随着物联设备的不断增多和物联网设备的不断更新,MCU的市场规模将在年达到79.7亿美元。

-年物联网领域MCU的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

工业控制:由于逆变器需求的增加,MCU在工业控制方面的市场份额比汽车行业要小一些。MCU是光伏控制逆变器的核心,随着新的光伏装机的增加,以及逆变器的渗透率的提高,对MCU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全球微控制器市场的竞争状况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世界上的主要供应商都是来自于国外的厂商,并且具有比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而这些企业大多是采用IDM的方式。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NXP,微芯科技,德州仪器,英飞凌,MCU系列,MCU产品,在汽车电子,工业领域;新唐科技,芯科科技,三星电子,东芝,都是处于市场的第二强,而三星电子和东芝的MCU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目前,国内MCU生产厂家多家,整体上处于分散、弱势的状态,国内兆易创新、中颖电子、乐鑫科技等国内MCU厂商组成了三个层次,兆易创新在32位MCU领域布局,目前已经有35个系列、多个产品;乐鑫公司是无线微控制器行业的领军企业;中颖电子是一家以MCU为核心的家用电器。

我国MCU市场,国外厂商占主导地位

资料来源:本人整理

世界MUC制造商的市场竞争状况

资料来源:本人整理

世界MCU产业主要生产厂家概况

资料来源:本人整理

中国微控制器产业的竞争状况

目前,国内MCU行业的主要厂商有:兆易创新,乐鑫科技,中颖电子,兆易创新是32位MCU产品的领头羊,是国内32位MCU行业的“第一颗”。年4月,公司首次推出了Cortex-M位单片机;年6月,首个国产的M位MCU问世;在年10月,首个Cortex-M2位MCU问世;年八月,首款国产RSIC-V32位微控制器问世。乐鑫公司已经从Wi-FiMCU的小范围拓展到了WirelessSoC(WirelessSoC),其发展空间已经扩大到了“WirelessSoC+AI+软件+云计算”;中颖电子在小型电器MCU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显示驱动芯片将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国主流MCU制造商与意法市场的比较

资料来源:本人整理

根据公司发布的年财报,兆易创新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5.2亿元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93.46%,这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客户结构优化、工业、汽车等领域的收入贡献不断提升;中颖电子在上半年实现了2.6亿元的纯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67.12%,这主要得益于国外变频调速MCU的持续发展;乐鑫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为0.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68%,主要原因是由于消费市场的冲击,公司营收增速放缓,研发支出持续增加。

兆易创新MCU系列产品已连续7年占据国内32位MCU市场份额首位,已累积销量逾十亿,布局日趋完善;从产品线上,到前段时间,公司已经发布35个系列多个产品,最近又推出了低功耗MCU、WiFiMCU等新品,公司首颗车规级MCU(40nm)面向通用车身市场,已流片并进入客户测试,即将量产;从下游的发展来看,汽车行业的MCU芯片已经在OBD、EDR、动力电池等方面实现了批量生产,未来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在年进一步提升;在工艺上,我们的生产流程涵盖-22nm,与中芯、台积电、华虹等多个芯片厂商进行了合作,他们的新产品都是40nm及以下的技术,结合eFlash和SiPFlash技术,形成了一个平台型的MCU产品。

另外,以MCU为核心,进军模拟晶片,于21H2发布GD30系列功率管理晶片,涉及马达驱动、低功耗、电池充电管理、TWSPMIC等,并在未来继续扩大产能,与MCU业务相结合,将意法半导体从存储器、MCU、模块化等方向发展;作为国内最大的通用MCU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潜力,都要比乐鑫科技和中颖电子强,而且在工业+汽车后装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消费类,这也意味着兆易创新已经进入了高端MCU市场。

我国各大MCU企业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比较

资料来源:本人整理

加快国内替代,兆易科技引领标意半导体发展

意法半导体作为首家以ARMCortexM核心为核心的MCU厂商,同时也是32位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涵盖高性能、主流、超低功耗、无线等领域。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兆易的产品在频率、内存、配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以STM32F10x系列和GD32F10x为例,兆易创新的主频达到了10兆赫,比意法半导体的兆赫要高得多。另外,立创商城的数据显示,兆易的创新在渠道上的价格要比意法的要低,在性能和功耗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兆易创新与意法公司的产品系列及型号比较

资料来源:本人整理

在兆易创新的发展道路上,从存储、传感器到微控制器,打造一个平台企业。意法半导体早年以MEMS、功率器件、存储器为主要业务,年ARM公司推出了Cortex-M3核心,并于年推出MCU系列,加速了MCU产业的发展;意法在发布了以Cortex-M4和Cortex-M0为基础的MCU,STM32销量第一次超过了一亿;在年,STM32的发货量超过了两亿。兆易创新在年九月发布了以Cortex-M7为核心的MCU,目前已售出了将近4亿个STM32;年,STM32的发货量接近六亿个;年,手机的发货量超过了十亿。在年,STM32的发货量超过了12个,而在-年,STM32的发货量将会以每年两亿的速度增长。从目前32位MCU的出货量以及ARM核心的发布速度来看,兆易创新目前的发展水平与意法在年的情况类似。

GD32作为国产芯片制造商的崛起,必然会对意法半导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意法半导体和GD32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国内的芯片还很长。国内的MCU市场,国产的还是相对较少的,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续着7年位列本土第一它会成中国的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