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
不予行政处罚清单适用指引》的通知
对以下轻微违法行为
不予行政处罚
一起来了解一下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指引》中所称不予行政处罚,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因为存在法定事由,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不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包括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应当不予行政处罚和酌定不予行政处罚。
不得给予行政处罚,是指因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重大缺陷而依法不得作出行政处罚。
应当不予行政处罚,是指因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观方面、追究期限等方面存在法定情形而依法不给予行政处罚。
酌定不予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依法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一、不予行政处罚有关情形的界定
不予行政处罚分为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应当不予行政处罚和酌定不予行政处罚三种情形。
(一)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
2.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
3.实施机关不具有管辖权的;
4.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5.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
(二)当事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不予行政处罚: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2.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4.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外,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
5.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不予处罚的情形。
(三)当事人存在下列情形的,可以酌定不予行政处罚:
1.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
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省局根据《行政处罚法》和以市场监管部门为执行主体的法律、法规、规章,梳理了酌定不予行政处罚事项,编制了《湖北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参照适用。
二、相关情形适用指引
对于违法行为轻微、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以及没有主观过错等情形,可以参照以下标准予以认定。
(一)违法行为轻微
违法行为轻微,可以结合当事人的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违法经营额、货值金额、违法所得、初次违法、影响范围以及及时改正等因素综合予以认定。
(二)及时改正
及时改正要求当事人对自身的违法行为有正确认识,主动停止、纠正违法行为,召回或者下架涉案产品,退还违法所得,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恢复原状或者采取整改措施使其生产经营符合法定要求,恢复行政管理秩序。当事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及时改正:
1.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线索前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2.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线索后、立案前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3.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后、调查过程中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4.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规定期限前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三)没有主观过错
当事人能够证明其主观上既没有违法故意,也没有违法过失,并且能够证明其已经履行了法定义务,经市场监管部门核查证据属实的,可以认定为没有主观过错。
(四)初次违法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