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后市场已经形成了万亿级体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可期。不过,由于我国地域特点千差万别,汽车后市场不同级别企业玩家和模式众多,再加上当前国内消费者对于后市场的认知和需求都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挖掘,目前后市场发展仍在初期阶段。因此,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探索行之有效的盈利增长点,才能进一步开拓整合后市场业务。
一、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汽车后市场,广义上被定义为汽车销售后,围绕汽车使用所衍生出的一切产品与服务,包括保养维修、零配件更换、汽车美容装饰、汽车用品等方面。当前,由于新车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和停滞期,车市进入了“增量停滞,存量升级”发展新周期。存量升级,意味着存量用车市场开始进入潜力成长的发展期,后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带动包括二手车交易、汽车延保和相应的检修保养维护等方面的发展。
有数据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后市场利润贡献占比达到57%,是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合计利润仅为38%。相比之下,我国汽车产业链中,后市场利润贡献只有28%,整车制造利润近70%,差距非常大。从公开数据对比来看,与欧美市场汽车产业链结构相比,我国在制造商和服务这两方面差别最大,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链仍由制造商占主导(43%),售后服务占比较小(12%)。
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贸易量持续增加,汽车行业的销售与配件销售已经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汽车产业链结构将逐步和国外成熟市场接近,这意味着我国的汽车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后市场前景广阔。
麦肯锡预测:中国汽车后市场体量将比新车销量增长更快,到年前者复合增长率是8%,后者只有4%。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中国汽车后市场正在变成一个高速发展且竞争多元的广阔“蓝海”,被资本市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