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跨技术赛道的反围剿
10月14日,iphone12系新品发布;10月22日,华为Mate40系列发布,这或将成为搭载麒麟系列产品的绝版机型,因为众所周知的,美国对华为逐步升级的技术围剿。
对此,华为坦然承认自己当前处境非常艰难,但也一直更为坚定地承诺着持续开展技术研发。这承认,是承认客观的理性;这承诺,是自主创新的底气。
今年9月,华为首创全球首个ARM芯片的"云手机"已经开始了公测,相较目前常规的智能手机,云手机拥有不一样的应用场景,直接绕开了芯片限制,在云端实现手机功能服务。云手机,不再仅仅是一场中国企业被动的反围剿战,更是一场在5G浪潮袭来之际,中西方不同自主技术路线的对决,展现的不仅仅是华为绕道而行的智慧,更是弯道超车的实力。
安卓系统干掉了诺基亚手机,尼康数码干掉了科达相机,智能手机又正在干掉尼康数码…….这些十年之内频繁发生的产业重构,无不提醒着华为,只有跳出狭路相逢的局限,跨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储备,在遭遇敌情时才退可为盾,进可为矛。
华为的底气离不开国内市场的鼎力
自古多难兴邦,对于企业也一样,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华为反美国围剿的自信,当然地来自自身的自强、自立、自主,却也更离不开国内消费市场对民族品牌的鼎力支持。
美国对华为的围剿始于年5月,华为及旗下70余家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自此,华为海外业务大幅度下降,受到重挫,线下门店渠道关停,出货量下降40%-60%,损失或达百亿美元。
但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依旧旺盛,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不降反升,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依然获得16.8%的增长,全球排名次于三星,位居第二;年第一季度,不包括荣耀品牌,华为终端销量同比增长70%-80%;即便在年5月,美国对华为的围剿再度升级,瞄准了对华为晶圆代工供应链的限制,华为年半年报显示,其消费者业务板块相较于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营收占比依旧再度上升2个百分点至56%。
这一组数据展现的,是中国终端市场放量的支撑。当下我们的四周,每一部路人手中的华为手机,即是中华民族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及对其自主创新的企盼,是中华民族的自尊所向。就单凭十亿级用户+潜在用户基数的市场支撑,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华为的艰难是暂时的,而未来会越来越强大!
IVD,一个更敏感、更亟需技术突围的领域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被认为正在经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期,而中国因为对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和新基建的大手笔投入,成为了经济抗衰的标杆。也由此,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他各国转移内部矛盾的靶向,犹以美国为典型。因此,我们骄傲于实现经济逆增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将变得更加敏感而莫测。
以华为被技术围剿为警示,排查更多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风险地带,特别是那些比智能终端应用领域更关系国计民生、民心所向的领域,未雨绸缪,尽快实现技术自主,变的尤为重要而迫切。如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的IVD(体外诊断)行业。
IVD(InVitroDiagnostic),即体外诊断,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临床应用贯穿了疾病预防、初步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等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为医生提供大量有用的临床诊断信息,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的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IVD在全球已形成了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成熟产业。IVD是用不到1%的小投入,影响到70%的医疗决策的一个特殊领域,可谓影响巨大。
年-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民健康需求程度的日益增加,使体外诊断领域的规模以全球领先的速度日益增长。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亿元,至年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了18.43%,而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年至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13%,据IVDTechnology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这全球前三大体外诊断市场未来的增速仅为2%-3%。
目前,我国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生化诊断合计占据了72%的市场份额。其中,高端免疫诊断已取代生化诊断成为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且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这一市场却至今处于外国巨头垄断的局面,国产化程度极低。
年我国体外诊断细分市场占比情况(单位:%)
我国IVD产业在当前升级取代关键期遭遇的壁垒
年开始,我国国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行业内优秀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并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内中低端免疫诊断产品基本完成了国产化替代。总体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以产业链的中游试剂和仪器为主,且试剂的国产化进程快于仪器。当前,我国IVD产业正处在国内企业打开外资垄断高端市场缺口的关键期。
据了解,当前国际一线试剂产品在我国的销售价格根据种类不同,大幅高于国内同类产品。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试剂产品,其检测精准度、便利性和效率均不低于国际一线同类产品。但是我国一、医院高端IVD试剂和仪器市场,仍被国际一线品牌绝对垄断,国产化进程面临以下三大壁垒:
1、市场准入壁垒:我国对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制度,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通过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所有的上市产品还须经过临床试验并获得产品注册证书,并在使用过程中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市场准入壁垒较高。
2、意识壁垒:国内IVD行业起步较晚,规模、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各方面参差不齐,普遍与国际一线厂商存在较大差距。且与国际一线厂商相比,国内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医院先入为主地认为进口产品的检验结果优于所有国产产品,从而为医院竖起了意识壁垒。
3、渠道壁垒:我国IVD市场当前以经销模式为主,经销商把控渠道,通常通过仪器带动试剂销售来获取利润增量,而这更贴合国际一线品牌普遍对中国市场推行的封闭式销售模式,此外,国际一线产品在中国市场畸高的销售价格也使其具备与渠道商更大的利益共享空间。由此,把控渠道的经销商与国际一线品牌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利益共享体系,对国内产品筑起了渠道壁垒。
国产IVD产业破壁的方向
1、随着国家医改的不断深入和检验标准化的逐步完善,医疗机构互认检验结果是必然趋势。通过对整个检测系统,包括对照品、试剂、仪器、人员和操作流程进行验证,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重要支撑,以便于将检验结果追溯到国际标准的有证参考物质,是医学检验标准化的重要途径。尽快建立标准的质量体系,是为我国体外诊断企业建立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
2、为关乎国民健康医疗的国计民生长远计,应通过必要的宣传和*策引导,使国内市场充分理解,在IVD这样关乎自身民族及子孙后代医疗健康的产业领域,长期如此受制于人,若也遭遇华为之围剿,则是整个民族健康命运的滑铁卢,且自主创新力量尚未形成反围剿之力。因此必须在该领域持续强化民族自尊意识,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市场也要摒弃固有成见,为自主创新的企业保留更多空间。
3、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行*+市场等多种手段并举的反垄断措施,打破现有的封闭的利益循环圈,为性价比更高,且技术实现自主的企业撕开口子进入角逐。如,积极推行"相同检测,相同价格",不能让同样的检测,进口产品就要远贵于国产产品这一怪圈继续下去;再如,为处于行业前沿热点领域的自主创新类企业,创造学术推广等直销模式的市场空间
国产IVD破壁国内高端市场的意义
1、国内医疗机构成本大幅优化。如前文所提及的,当前国际一线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大幅高于同类国产产品。而打破市场垄断即打破价格垄断,在国产产品的质量可与国际一线产品比肩的前提下,高端产品逐步实现国产化后,医疗健康机构该部分成本将得到大幅下降。
2、推进我国IVD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IVD产业为技术、科研密集型产业,特别对于国内技术科研基因型企业来说,其研发投入与同行业相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类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一方面将直接提高自身科研投入和研发实力,另一方面可积累资本,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摆脱上游环节受制于人的局面。
3、完成封闭式系统销售布局。据了解,目前作为IVD移液平台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家,即瑞士的HAMILTON和TECAN,即便是拥有最高市场份额的罗氏,其仪器生产的核心部件也来自于上述两家供应商,而罗氏不仅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在核心部件的采购环节拥有强势的议价能力,更甚至具备足够的资本优势来参股、控股类似核心上游环节,从而进一步巩固全产业链的垄断地位。这也是罗氏等国际一线厂商在中国通过封闭式对国内企业竖起壁垒的优势所在。而当前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内高端市场,如果对国产品牌友好一些,接纳程度高一些,现在还完全来得及支撑培育出一部分科研基因型企业增强我国在IVD全球产业链的议价和收购能力。在积极尝试直销模式的同时,也完成封闭式系统销售布局,进可攻退可守。
4、通过自主创新领跑新赛道。在当前IVD不同细分领域中,不同于生化诊断市场的长期乏力、免疫诊断市场占比稳步上升且被外企垄断,在分子诊断和POCT发展最快,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分别占比15%和11%,两种诊断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发展初期,我国基本与国外同时起步,是我国与国外在技术上差异较小的领域,也是国内技术最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赛道。但目前国内IVD企业与国际一线企业实力悬殊,唯有在国内免疫诊断市场实现破壁,才能随着国内市场的放量快速完成资本积累,在新赛道上具备与国际一线企业较量的底气和实力。自主创新,不仅可以扭转长期以来技术被"卡脖子",市场被垄断的劣势局面,还会像华为在云手机的赛道上全球领先那样,在分子诊断和POCT等领域跑出世界最高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