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梨果生产大国,但不是生产强国。如何使我国由梨果生产大国变为生产强国,是摆在所有从事梨果产业者面前的一大问题,也是一道难题。
从品种的角度看,我国是梨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现有梨地方品种资源多份,培育的新品种多个,这对于支撑我国梨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生产者针对前面我们说的“新品种”陷阱,如何辨别真伪、分清优劣?建议广大果农在发展梨果生产、栽植新品种之前,一定要向专门的果树科研单位进行咨询,请专家给你“把脉”,切勿轻信苗木贩子的花言巧语,以免给你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从栽培区域的角度看,面对“种植密度”陷阱,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和种植密度,做到适地适栽、合理密植。
我国南方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病虫害严重。为了满足梨树通风透光的生长发育要求,建议种植者在选用疏散分层形和开心形树形时,采用3~3.5米×5~5.5米的株行距。如果采用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树形,建议采用1.5~1.7米×4.5~5米的株行距。
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土高原地区,如果选择疏散分层形和开心形树形时,建议采用2~3米×4.5~5米株行距。如果选择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树形,建议采用1~1.5米×4~4.5米的株行距。这样的密度不仅适合机械化管理,而且有利于梨树对通风透光的要求,才能为生产出优质果品奠定良好基础。
从种植规模的角度看,作为多年生的梨树,其产业尽管是高产高效,但也面临许多风险,除上述的“品种”、“技术”和“管理”风险外,还将面临市场、资金和自然灾害风险。
规模生产必然带来的是规模营销。梨果种植与果品营销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业态,其对企业人才、企业管理、企业资源的要求都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能够同时将大规模种植与大规模营销都做到优秀是相当难的。生产者特别是大规模种植企业,无法将市场营销做到优秀,从而无法保障良好而长久的收益。
梨树往往从种植到丰产的周期较长,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生产者对技术落实所需投入预估不足,或因技术失误,或因自然灾害,或因市场变化造成了预估收益与现实收益落差太大,种植者往往出现后续资金不足现象。资金不足将导致种植者无法保障技术措施的落实,从而导致无法生产出有竞争力的果品,就无法盈利;无法盈利又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失败。
综上所述,建议:一家一户有2个劳动力,可以种植30~50亩的规模较为合适;经济基础好的专业大户,种植规模控制在50~亩;有经验的家庭农场可以种植~亩;即有实力又有管理经验的大型公司可以种植~0亩。但也不排除资金和技术雄厚、种植经验丰富、又有营销能力的大公司种植几千亩或者上万亩。(本文节选自刊登在年12期《果农之友》杂志上的“近年我国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陷阱与建议”一文,作者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李秀根研究员。)
作者简介李秀根,年生,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种质改良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第三届理事长、第四届名誉理事长、全国梨育种协作组组长、国家经济林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和《果农之友》编委。先后获得“郑州市第七批拔尖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自年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梨科研和推广工作40年。主要致力于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和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先后主持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行业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重大“”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等研究工作。收集并保存梨种质资源余份,培育梨新品种27个,获得国家梨新品种保护权9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发表科研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多篇,主编出版著作4部,制订国家行业标准1项,地方行业标准4项,推广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多万亩,取得经济效益数百亿元,为我国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梨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朋友们
你在种植中
有哪些行业经验呢?
下方留言
和全国果农一起交流
往期推荐01伍涛
图解梨树“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模式
02刘*
生长势和生长量的关系及在梨树整形修剪中的应用
03视频
葡萄园中的这个小装置,既防灼伤又防晚霜冻害
点击蓝色字即可阅读
目前建有以下交流群
果业资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介绍
更多果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