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发布的报告显示,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占了全球用户数量三成。中国从智能手机的新兴市场国家到全球最大智能手机用户市场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但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一些“潜规则”也逐渐暴露在阳光下。
最新的一项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智能手机预装软件已经成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重灾区”。位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95.32%的智能手机存在预置应用软件,其中88.91%不可卸载,主要的原因便在于产业链背后巨大的利益驱使。
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机预装的软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保证手机基本功能系统应用,另一类是提供各类生活服务的商业软件。前者多由厂商自主或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并内置到系统中,而后者则是由互联网公司或软件公司付费给手机厂商来完成预装。
按照目前预装软件的平均费用3元来计算,假设某厂商的年出货量为万台,手机厂商仅从这一款软件上的获利就接近1亿元。可想而知,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厂商预置软件问题很难做到有效地监管。
另一项抽样测试显示,某些手机预装软件在用户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仍然会产生大量的流量消耗乃至暗中扣费。某些手机厂商通过预装海量软件获取高额收入,而大多数用户对这一潜规则毫不知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涨了某些手机厂商的侥幸心理继而变本加厉。
5亿消费者撑起了中国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但作为市场的主要推动者,手机用户却被隔离在利益链之外,沦为单纯的使用者和潜规则的受害者。这在移动互联网众享经济之下,显得愈发不合时宜。如何让用户从手机的使用者转变为产业链上的“利益均沾者”,优化用户、厂商、运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华硕中国区副总经理王勇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预装软件是PC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由于PC的全开放模式,硬件厂商只做硬件,互联生态被互联网公司和软件公司掌握,一直沿袭到移动互联网时代,PC互联网公司直接迁移到移动端,而手机厂商依然处于被动状态。”王勇认为,手机是未来万物互联网的中心,作为手机厂商为了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就一定要从软硬件结合进行定制,担起这个强入口理所当然的守门人责任。
为了达成这个美好的愿景,创造出手机产业在移动互联时代下,更适配更具创新的用户体验,华硕在最新推出的飞马系列手机中加入了一个颠覆行业传统的功能——省事儿2.0智能桌面系统,抛弃了预装软件的传统模式,而是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平台,让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通过H5的形式加入省事儿桌面系统,用户使用“省事儿”定制版产生的收益,最终以华硕Zen币的形式分成返还给用户,用来兑换电子代金券和实物商品。
如此一来,让手机用户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内容消费者和创造者,从“局外人”变成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和共同受益者。同时,运营商也因此提升了用户粘性。“华硕要捍卫手机厂商作为守门人的责任,所以推出省事儿2.0智能桌面系统,相比苹果用APP的模式让互联网服务出现在手机端,华硕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对消费者利益和整个行业的发展的来说,华硕这一探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年8月27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