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全文共49页,数据图表共79张。报告认为伴随着消费分级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电商件和制造业快递有望成为中国时效件快递市场的新增量。券商基于产业经济、地理特征分析,考虑竞争格局、规模效应、电商物流成本率等因素,提出至年我国高端电商件和制造业将为时效件带来-亿元的市场空间。
核心观点
观点一
根据券商测算,顺丰时效件件量结构中,个人时效件、商务件及高端电商件分别占比40%、40%、20%,尤其是年上半年,在高端电商件带动下,顺丰消费类寄递贡献时效件件量增量的80%。
观点二
未来电商快递的增量来源将呈现多元化特征。化妆品、奢侈品等高价值可选消费品加快线上化渗透,生鲜、日用品等易耗品的线上消费频次明显提升,家具等长周期决策性商品也被纳入电商赛道,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在直播、拼团等私域经济模式的驱动下被迅速激活。
观点三
当前我国产业重心开始向高端制造业转型,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和产品,其对于供应链柔性管理能力、敏捷响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层面也陆续出台快递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策。
观点四
消费需求的变革正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围绕用户需求的精准感知与敏捷响应,企业生产从供应链管理向需求链管理转变,加快构建从需求响应、组织生产、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的闭环生态,小批量、高频次、敏捷响应的物流服务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行业的供需适配变化也将驱动物流服务模式的迭代。
观点五
用户消费场景的分化,也将驱动物流专业化服务需求的分化。如线上生鲜消费的提升,将驱动同城配送、冷链运输、前置仓储模式的发展;直播、拼团的模式将加速高频日常消费品物流需求的释放,同时基于直播客户群体冲动消费比例高的特性,退货比例的提升也将带来更多逆向物流的需求。
报告节选
概述时效件快递市场的分拆思路与空间
时效,意味着较高的时间价值,产品的交付方式需要通过更快速的运输工具(如飞机取代卡车)、更高频的交付频率(如多次收派)或者更近的交付距离(如前置仓模式)来解决。这就意味着时效快递的成本会高于非时效快递,时效快递行业的市场空间,与高价值、高时间敏感性的产业发展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息息相关。
从历史数据看,通常宏观经济增长1%,将拉动时效件增长2%-3%。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时效件增长。年前三季度,顺丰时效件业务收入增速下降至5.7%。今年上半年,顺丰最大的变化在于时效件增速重回19%的高位。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公商务函件、个人散件等品类显著回流至顺丰体系;另一方面或源于化妆品、服装等品牌商品线上化率的提升。从中期看,笔者认为高端电商件和制造业快递(关键零部件)有望成为时效件快递市场新的增量来源,以反映经济波动和经济结构变化。
在下文中,笔者进一步分析了时效件的增长驱动因素和空间,结果表明:随着制造业结构升级与消费升级的螺旋式上升,更多的高端电商件和制造业快递(关键零部件)有望成为中国时效件快递市场的新增量。
从历史数据看,-年间实物电商零售额复合增长率(CAGR)为27%。年,实物网上零售额8.5万亿元,占社零总额的21%。分区域(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低线城市)测算年实物电商零售规模,考虑到:(1)一线/二线/低线城市-年的社零总额CAGR分别为6.2%/8.2%/8.7%,假设-年CAGR分别为3%/5%/7%;(2)考虑到快消品网购代替线下,以及高标准化商品(3C、家电等)在低线地区网购渗透率的提升,各品类(食品、服装、用品类)在社零占比中的情况,假设一线城市的食品/服装/用品的电商渗透率从-年分别从20%/35%/50%提升到40%/50%/60%,二线城市的食品/服装/用品的电商渗透率从-年分别从17%/30%/50%提升到35%/45%/60%,三线城市的食品/服装/用品的电商渗透率从-年分别从12%/20%/30%提升到30%/35%/45%,预计到年,实物电商零售的规模在17-20万亿元左右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估计(CAGR为14%-15%)。
不同地区看,低线地区受益于电商人口红利,增长幅度最大。不同品类看,日用品贡献电商销售规模增加值的65%,食品和服装分别贡献电商销售规模增加值的19%和16%,驱动因素源于快消品网购代替线下,以及高标准化商品(3C、家电等)在低线地区网购渗透率的提升。
此外,参考中通研究院《“新”零售:供应链变革下的新产物》的预测,社会总零售额源于(-)的增速基础,并结合网上实物零售的增速比例情况,预计到年,社会零售总额预期达到61.45万亿元,网上实物零售额为19.15万亿元,网上实物零售占社会总零售额的比例将达31%。
综合考虑竞争格局(美国两轮价格战期间的年均降幅分别为7%和4%,中国时效快递的竞争激烈程度大概率低于美国)、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支撑公司推出更多不同价格带的产品)、电商的物流成本率(中国单个商品能够承担的物流成本率通常在5%-6%以内,拼多多平台的商家主打“爆品”,快递费率更低)等因素,若时效件均价下降至12元-14元(年均降幅分别为-5.5%和-2.6%),那么能够承担这一物流成本的单个商品客单价大致为元-元左右。
通过数据挖掘,笔者统计了年电商各价格带的商品销量。以元和元为统计口径,从统计数据看,客单价在-元和元以上的电商品类销量占总电商销量比例分别为4%和17%。根据全国快递量和电商物流指数测算,年全国电商件约为.16亿件。结合上述样本数据,则年客单价在元以上和元以上的电商品类销量分别为亿件和85亿件左右。
历史数据看,-年的淘宝等电商的整体销量增速为21%,不同客单价区间的商品的销量增速出现分化,0-50元区间的和元以上的商品增速相对更高。0-50元区间的销量增速在24%左右,元以上的商品除去部分价格带中的特殊品类(如手表、母婴产品等),其销量增速在24%以上。若假设客单价在元以上的商品品类销量的-年的CAGR为20%,则预计年客单价在元和元以上的电商品类销量为亿件和亿件左右(对应的物流成本分别为12元和14元),则对应的时效件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左右。
制造业快递方面,此前的制约因素在于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相对早期和城市群分布呈现区域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高度集中的经济地理特征。考虑到中国年的人均GDP按实际值计算,大致相当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阶段。同时考虑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不同,以美国年航空快递需求刚起步时的发展阶段做参考,分析目前中国制造业快递的需求规模。
笔者假设:(1)同行业内中美快递单位重量货物所对应的价值相等(从美国年到年的情况看,该数值的变动情况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说明高附加值制造业占比较高的社会,快递业渗透到企业的原材料物流和产成品分销,能够反映经济波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选取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情况做中国现阶段的参考,具备一定的合理性);(2)假设快递行业收入占运输行业收入的比例与快递重量在货运总量的占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固定系数区间范围(参照美国运输行业历年情况,快递收入在运输行业收入占比分布在8%-11%之间,快递重量在货运总量占比在0.2%-0.3%范围内,对应的固定系数区间在25-35的区间范围内),中国制造业快递的集中行业年货运重量占总货运量比例约为0.%,快递收入占比/快递重量占比的固定系数为25-35的区间范围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披露,年中国交通运输收入为6.9万亿元,那么按照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年中国制造业快递的潜在市场空间大致在-亿元左右。
长期看,伴随着下一轮技术周期,以及遵循“硬件创新为先导,软件和服务随后”的技术演变趋势所产生的巨大的硬件购买(包括AI芯片、传感器以及产业链前端的设备和材料等)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考虑到年中国制造业快递的潜在市场空间大致在-亿元左右,进一步参考美国20世纪80-90年代FedEx的国内营收增速/GDP增速的弹性系数在2-3倍左右,假设潜在制造业快递市场空间增速在10%-15%左右(即假设制造业快递市场空间增速/中国GDP增速的经验系数为2-3倍左右),则到年中国制造业快递的潜在市场空间预计在亿元到亿元左右。
来自美国的启示制造业结构升级与消费升级的螺旋式上升
(一)制造业快递(关键零部件):制造业升级与产业地理迁移的视角
就经济地理的形态而言,美国的工业区和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东西海岸,U型的地理结构和对外贸易右边跟欧洲进行贸易,左边跟太平洋进行贸易,再考虑到核心城市间的公路运输距离在公里以上,陆运时效超5天。因此,客观上天然存在着紧急、不紧急及一般性的需求,物流运输方式更易形成产品分层,而孟菲斯机场的选址位于美国中部偏东南,使其运输工具的回程空载率低。
美国东西两大工业带格局的形成,实际也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制造业南迁和南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二战后,美国传统工业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为了增强竞争力,位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的传统工业部门开始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容纳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相对过剩的劳动人口大大增加,这使得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成为可能。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向小型化、高价值化发展,单位重量价值有上升的趋势,快递需求的时效性、稳定性明显提升。
(二)消费升级:大型连锁商超集中度提升,支撑地面包裹业务高增长
参考广发宏观《穿越疫情系列(一):疫情过后全球或迎来一轮强资本开支周期》中的观点:完成产业升级的经济体都出现了至少两轮消费升级。处于这一阶段的各国居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少儿抚养比下降、中产占比上升,消费支出占GDP比重重新回升且消费支出开始往类奢侈品、医疗保健等提高生活品种的方面倾斜。理论上,上世纪60年代后的美国、70-80年代的日本及欧洲、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都出现了第二轮的消费升级。
就零售业态的发展阶段而言,20世纪80年来以来,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户均汽车数量的提高带动居住方式的变化,零售大卖场和仓储/折扣类商店等业态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
以沃尔玛、Costco为代表的美国大型连锁商超的物流配送模式是通过配送中心(“轴辐模式”)进行门店物流的集中管理,即供应商先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配送中心(也就是“入站物流”),再由沃尔玛自己的运输团队将配送中心的货物集中配送到零售门店(也就是“出站物流”)。这一模式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入库或者出库的物流相对分散,配送中心的规模效应才能得充分发挥。
出行方式的变化,使得快递的需求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消费者可以自己开车购物,同城配送业务逐渐萎缩,而从生产商配送到经销商的配送需求则逐渐兴起(往往是需要长途或者跨州运输)。
年,地面包裹业务之王UPS收入体量为86亿美元,为FedEx当年收入的3.35倍;净利润为6.69亿美元,为FedEx当年利润的5.07倍。从市占率的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UPS在Ground市场的市占率超80%,预计业绩主要由Ground业务贡献。
报告来源
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