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是什么能抵御风险?是什么能缓解财富稀释?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集体货币放水,房产、股票、艺术品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年货币放水之后,艺术品市场迅速进入亿元时代,4万亿的货币刚刚消退,而本次疫情过后,艺术品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与年开启的艺术品收藏周期不同的是,目前古董艺术品市场上的买家和卖家都有一种新的感觉——好东西难找了,年之后这种感觉尤甚。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中国古董艺术品市场的藏品危机已经来临。
这种危机突出表现在:目前较上世纪90年代之前,市场上够年份够路份的古董艺术品已难觅身影:地皮一线也越来越越难有惊人的发现;高端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少数几个行家的换仓游戏。
*花梨带托泥圈口围子六柱架子床成交价/14,,RMB南京正大年秋拍清早期*花梨拦水线卷草纹方桌
成交价/4,,RMB
南京正大年秋拍
以明清古典家具一项为例,历来难得的明代*花梨、清代紫檀家具,上世纪80年代时有所见,以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两部书为导火索,明清家具收藏如火如荼。
《明式家具研究》香港三联版至上世纪90年代,明清家具资源虽已显露稀缺态势,收藏者尚可勉力收入,但今天却很难有机遇结缘,即使是二十年前市场存量尚多的清中后期和民国硬木家具,当时众多藏家不以为意,如今能收入一件已是三生有幸。
其他古董门类如瓷器、字画、漆器、玉器、竹牙器等,情况大抵相同。
明代宫廷御制*花梨交椅
成交价/69,,RMB
南京正大秋季拍卖会
再如瓷器,明及明以前历代名窑的瓷器自不必说,20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高档瓷器也近绝迹。清中期至民国的细路和大型瓷器均告奇缺。
无大小为珍,无整残为珍,就连当初国际市场不屑经营的“残瓷”,只要够档次,目前在国内也呈旺销态势。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盘(一对)
再如书画,历代名人字画告罄之后,近现代书画登上神坛,现今甚至是当代健在书画家的作品也能在拍卖会中运作到千万之上。
从近些年各艺术品拍卖公司春秋大拍的形势看,虽数量未减少,质量却明显降低。
宋苏轼《木石图》
成交价/,,港元
佳士得香港年秋季
与藏品难觅现象相对应的是,近二十年古董艺术品的身价扶摇直上,顶级拍卖公司拍出惊天高价的例子时有所见,即使一般性古董品种的价格也呈十几倍、几十倍上涨。
清红木拱璧纹八仙桌南京正大年迎春例如家具中的苏作红木拉钱拱璧纹八仙桌,存世量不少,是古董行中的一般性品种,可作价格尺度参看,十几年前一张价格仅在万元左右,而今十万元已算捡到便宜。
除去物价平均指数变化等因素,古董艺术品价格上升曲线呈愈近愈疾态势。
归结原因大致有几点:
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低水平生活标准使百姓难有余力顾盼收藏这一领域,古董民间存量虽较多,但价格不高。
文革十年,古董大量损毁,使货源锐减。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民间收藏意识淡漠,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古董市场还只是少数人的世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北京大规模拆迁,“打草惊蛇”赶出大量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古董,甚至不乏惊世绝品,而那时的价格之低,形同收售废品。
一批先知先觉者大量收购,成批贩往境外,货源流失极为可观。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其次,随着社会文化生活取向日趋多元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2之后媒体启蒙助推,各类鉴宝节目甚嚣尘上,全民收藏意识觉醒,收藏队伍迅猛壮大,使原本小众的圈子瞬间涌入大量的市场需求,而古董并不是工业产品,存量衡定,供大于求导致市场存货日稀。
第三,如果2年之前,古董收藏尚属文化范畴的活动,到了近些年,收藏更多地被投资者视为经济领域的投资行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甚至不乏机构屯货者。
并且随着近几年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对于短期投机者而言,真正的好货都处于“秘而不出”的状态。
第四,古董是一种特殊商品,“收藏”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相当一部分古董的收藏周期较长,甚至以“代”计算。
一件被主人喜爱的古董,自收入囊中始,不离不弃,要等主人辞世才有机会重现市场。不少文明发达国家古董收藏传统一直延绵不断,市场上以“代”为周期的吐纳已呈循环之势。
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收藏古董者还远未到这一“代”的终结,只纳不吐,也是造成市场上精品难觅的历史原因。
明*花梨独板带拖泥架几案
横宽cm竖高87cm纵深56cm
明*花梨高束腰霸王翘头条案
应该说,古董收藏品市场有别于其他市场,无法用加班生产或紧急调配来解决问题,对于艺术品机构来说,想根本改变这一状况,尚需慢功。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遇到精品更是时不我待,赶快收入囊中。
我们要培育健康的市场大环境,即良性的社会氛围。浮躁、投机、诚信缺失、急功近利等几乎所有当今存在的不良社会行为,无不折射于古董市场。
因此,培养安定的社会心理,让人们有安全感、和谐感,提高幸福指数,提高文化品位,是艺术品市场健康发育的前提。
清早期*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成对
同时,媒体对古董市场应有正确的导向。古董自来有艺术欣赏和投资两种属性,媒体应更多从艺术欣赏方面下功夫,把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与收益讲深讲够,使人们的收藏回归到理性上来。
我们的社会更应当形成一种共识:古董收藏更多地是一种文化行为,让以收藏养收藏的人得以收放自如,不断送出“旧爱”,收入“新欢”,促进流动,调剂市场存量。
同时,促进“回流”也是增加市场藏品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已有收藏家把目光投向海外,购回不少近代流失的珍品。
但珍品的国际行情和国内基本接轨,且数量有限,价格奇高。对于普通收藏者而言,反而是中低档古董的某些品类,目前仍有收藏空间,宜于吸纳。
艺术品市场有自身的爆发、萧条、复苏的周期运动,不可能短期恢复,应做好疗伤治病的细功,化淤活血,温补慢泻,加上社会环境和煦,人文生态优良,经过调养,使收藏回到文化与投资的正轨上来。
正如许多经济及社会研究人员预言,年以后,艺术品投资是当今投资领域的最后一座金山。
-END-更多精彩内容请抖音APP搜索“榜爷说家具”
或用抖音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