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即饮品,它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量)不超过0.5%的制品。
中国饮料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1、中国饮料行业增长态势良好
国家标准《饮料通则》(GB/T-)直接用饮料代替软饮一词,根据《饮料通则》的定义,饮料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的制品。
从分类上来看,饮料可分为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特殊用途饮料、茶饮料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及下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饮料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根据Euromonitor数据,我国包含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浓缩饮料、果汁即饮咖啡、即饮茶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及亚洲特色饮料在内的饮料销售金额由年的.16亿元增长到年的.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6%。产量方面,年以来,我国饮料总产量震荡变化,-年全国饮料产量有所下降,年全国饮料产量回升;年全国饮料产量为.48万吨,同比增长7%。
2、人口大省饮料产销规模更大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和消费观念的差异,我国饮料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生产、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导,总体上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地区饮料的生产消费水平高干其他地区。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广东省饮料生产量占中国饮料生产总量的比例为%,由于饮料行业有经济运输半径,生产基地通常靠近消费集中区域,而广东常住人口占比仅7.51%,可以合理推断广东省饮料消费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伴随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渠道延伸和观念的革新,其他地区对饮料的整体需求将逐步释放出来,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年1-7月中国饮料产量前十省市分别是广东省、四川省、福建省、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吉林省贵州省其中年1-7月广东省饮料产最排名第一,累计产量为万吨,同比下降16.14%。
3、包装饮用水成为最大细分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促使我国饮料产品类别、口味日益丰富,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出现较大差异。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饮料市场基本以碳酸饮料、包装饮用水为主;21世纪初,茶饮料、果蔬汁兴起近年来,能量饮料等特殊用途饮料、咖啡饮料、风味饮料等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直以来,中国饮料市场以包装饮用水、即饮茶饮料和碳酸饮料为主,年三者占中国饮料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4.55%%14.93%。经过多年的发展,果汁和能量饮料也已成为饮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二者占中国饮料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5.60%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料的健康、功能属性需求日益提升,各细分类别饮料中,能量饮料、即饮咖啡、包装饮用水和亚洲特色饮料表现出超越行业的快速增长,其中能量饮料在年至年期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高达15.02%,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近年来,自动售卖机网点的铺开和互联网销售平台发展迅速,中国饮料行业明显呈现出渠道多元化发展的特征,自动售卖机和互联网销售的饮料占比有所提升,但仍以线下店面销售为主要销售渠道。根据欧睿国际的统计,年,我国各类饮料的线下店面渠道销售量占比均为90%以上。
4、能量饮料市场增速较快
能量饮料在中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年,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总金额为.75亿。年至年能量饮料非现场消费的销售金额复合增速为15.02%,是饮料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晚,能量饮料的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著偏低,成长空间广阔。根据Euromonitor数据,年中国大陆功能饮料人均消费量为2.2升,消费金额为6.2美元,人均消费金额不足中国香港地区的50%,与英国、日本和美国差距更大。
随着能量饮料市场的兴起,较高的毛利率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近年来,部分知名企业纷纷推出了新型能量饮料产品,如统一旗下的够燃、安利旗下的XS、伊利旗下的唤醒源等,但此类产品在国内的销量较小。
即便在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仍与海外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我国能量饮料人均饮用量仅为英国、日本和美国的10%-20%,对标海外市场,我国能量饮料的未来重求仍有很大的空间。
饮料行业,年新趋势解读!
食品饮料行业仍是消费市场表现突出的领域,呈现产销两旺局面。数据显示,年1-10月,全国饮料产量达.2万吨,同比增长6.6%,全国饮料类零售额突破亿元,同比增长9.8%。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饮料的健康、安全更为注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瓶装水、果汁饮料、茶饮料等。
植物基革命
年,植物基饮料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年“双11”期间,植物基饮料已超越可乐等传统的超级单品,成为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国民饮料”。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均植物基饮品消费仅为3.2美元,年达到了9.9美元/人,人均消费金额约为美国的1/10。预计至年,我国植物基饮料的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饮料制造业市场总规模的约25%,正式成为饮料制造业的主要细分品类
目前植物基饮料并无领*品牌,但在细分领域内有很多超级大单品,构成了行业的独角兽产品阵营。六个核桃、承德露露、海南椰树分别占据着核桃乳、杏仁露、椰树饮料80%以上的份额。这些品牌以“大单品+通路精耕”模式来占有市场份额,而且随着市场变化,品牌也在不断地进行高端化、年轻化、健康化的品牌布局。
业内人士分析,与传统行业里各大知名企业瓜分市场不同,植物基饮料行业呈现出“蚂蚁大、大象小”的局面。不过,在植物基饮品市场前景明朗的背景下,大型饮品企业也在试图掘金植物基饮品市场。近期,可口可乐在中国首次推出了AdeZ植物基饮料--AdeZ咖啡大师专研燕麦谷物饮等饮品,正式入局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早在AdeZ入局之前,瑞典燕麦奶品牌Oatly和香港豆奶品牌维他奶都在中国内地推出了相关产品,抢夺先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低脂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基饮料市场逐渐放大。虽然中国在植物基饮料领域有承德露露、维维等多个知名品牌,但一直未获得突破,在大企业的加入下,或将迎来爆发。目前,可口可乐、统一等品牌都看好这一市场,且渠道和目标人群相似,未来一场植物基饮料争夺战即将上演。
关键词:减糖持久战
随着“减糖风潮”席卷整个饮料市场,无糖、低糖饮料成为消费主流。尼尔森报告显示中国近80%的消费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