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2/22 16:21:00
前两年基金投资者有一股“追星热”,基金经理的名字都能上微博热搜。网上的投教内容反复强调要选择从业年限长,长期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当他们业绩出众,投资者深以为然。然而今年市场画风突变,许多明星管理人的业绩并不理想,尤其是部分老将。由于市场营销的包装,投资者对他们期待很高,当基金面临巨大的回撤,初入市场的投资者心理阴影面积极大。长期持有是一句老生常谈,投资者更想知道的是当下应该怎么办。恐惧感不仅来自基金自身的回撤,更是来自部分个股和基金涨势如虹,难免令人怀疑自己当初买入的决策是否正确,以及是否需要修正。明星基金经理大多毕业于名校,基本功扎实,履历光鲜,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也有卖方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也都有上市公司调研的渠道。从信息和个人能力层面,大家的差异应该不会太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带来的业绩回撤和差异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因素:1.规模的限制2.投资风格与市场环境匹配度3.突发事件4.其它因素规模的限制当一个基金经理做出业绩和名声,尤其是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不缺资金。当基金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更多来自于行业和个股的长期配置,择时能带来的超额收益会越来越小。同时当规模增大,需要配置的行业和个股数量也会增多。在市场行情分化剧烈,部分个股走牛,部分个股走熊时,大规模的基金要独善其身并不容易。聪明的投资者会思考,如果买入规模小的基金,就能更大概率博取超额收益。问题是市场也很聪明。如果一个基金规模小,说明管理人的业绩还没有得到市场的验证,买入这样的基金可能要承担管理人经验,或者能力不足的风险。如果这个基金管理人有历史业绩,或者近期开始受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