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邓周贵、王卓群)
01白酒:结构性繁荣,高端价值稳固,次高端持续扩容白酒价格坚挺,景气度持续验证
飞天茅台价格继续保持高位,五粮液、国窖批价站稳千元价格带,价格空间打开后次高端进入新成长周期。各大酒厂上半年任务完成度高,在淡季加码控价措施,严格控制渠道库存来保障旺季放量效果。
高端酒:参考头部酒企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CAGR15%左右
根据我们统计的前11大高端白酒品牌营收数据,元以上价位段营收在亿元,假设前11大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在95%左右,预计我国整体高端白酒市场规模在亿元左右。
高端白酒增长有确定性,未来五年CAGR有望维持15%左右。价盘上,高端白酒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供需紧平衡的双重作用下,预计高端白酒价格增速维持在5%左右。量盘上,我国高净值人群稳定增长,预计销量也将维持10%左右增长,行业整体规模有望维持15%左右增速。预计到年,我国高端白酒市场总规模达亿元以上,有亿元扩容空间,总销量有望达到12万吨,有4.5万吨扩容空间。
次高端酒:高端酒价盘上移,次高端酒空间凸显
高端酒价格上行为次高端酒打开了天花板,也提高了消费者对于白酒价格的接受度。18年社零消费增速放缓,白酒表现较弱,次高端提价后市场反馈不佳,19年高端白酒批价大幅上行,次高端的空间开始凸显,20年受疫情影响消费出现分级,但在这一轮需求承压期各大酒企在量价策略上大多都达成一致,更加重视价格的管控,为疫情后整体次高端白酒的价盘上行奠定基础。
高端白酒价格率先企稳回升,次高端价盘空间凸显。18年以来次高端竞争激烈,高端价盘上行而次高端基本没有提升的原因:酒企费用竞争,渠道利润受损。此轮需求承压期各大酒企在量价策略上大多都达成一致,更加重视价格的管控:酒企缩减费用,渠道集中度提升。
02啤酒:高端化提高均价,降本增效提升盈利从“圣诞树”到“纺锤型”,啤酒主流价位段不断上移
高端占比稳步提升,次高端价位段快速扩容。10元以上价位段需要较强的品牌拉力支持,因此该价位段主要以百威、嘉士伯和喜力等国外品牌为主,国内华润脸谱、青岛奥古特等高端品牌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国产啤酒企业纷纷布局次高端价位段,雪花勇闯天涯迭代推出SuperX,青啤通过产品品质升级推出青岛经典以及纯生。4~8元的价位段是目前啤酒的主流价位,雪花勇闯是该价位段销量最大的大单品。预计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端价位段产品将逐步向次高端价格段升维,次高端价位段将进一步扩容;低端产品未来会进一步收缩,需求逐渐由中端啤酒替代。
高端啤酒量价齐升,即饮渠道是高端化的主阵地
高端啤酒市场持续扩容,贡献行业主要增量。年中国高端啤酒市场销量仅.6万千升,市场规模约亿元,占比仅24.6%;预计年高端啤酒消费量将突破万千升,市场规模将达2亿元,占比跃升至40%。未来量价齐升趋势明显(量增5%,价增4%)。
即饮渠道是高端啤酒主要消费市场,未来将成为竞争重点。高端啤酒的消费场景一般聚焦在即饮渠道,例如高端餐厅、夜店和酒吧等。消费人群主要为Z世代年轻人,重视消费场景和设计需求,未来餐饮渠道的消费量将持续提升。
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费用投放有望得到控制。国内各市场基本由1~2家酒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出现区域割据的局面。预计未来啤酒企业在成本推动以及股东利润诉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将通过缩减费用投放等方式缓解竞争强度。
产能利用率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关厂提效有望进一步释放利润。国内啤酒企业在扩张阶段收购了很多低效产能,拉低了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因此在产能优化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重庆啤酒为例,公司于年关闭5家工厂,~年每年关闭1家工厂,基本实现了关厂当年承担大额一次性资产减值损失,并于次年享受到关厂带来的降费提效的双重红利。
未来罐化率提升,成本降低。啤酒行业早期罐化率较低,包装材料多为玻璃瓶,重量大且货值低,导致运输成本高昂、利润率低,制约了运输半径。根据欧睿国际数据,-年期间中国啤酒罐化率从15%提升至27.8%,但对比日本/巴西/韩国/美国的90%/84.8%/71.5%/67.8%,差距仍然巨大,公司乃至全行业罐化率增长空间巨大。铝罐原料成本低,运输成本低,也有利于扩大运输半径。年成本构成中包装物占比约为50%。一个铝罐成本约为0.5元,一个玻瓶成本约为0.8元。假设未来青啤罐装化率达到50%,吨成本下降幅度约为5.0%左右。
03特色酒饮:赛道空间广阔,龙头兼具β、α收益预调酒:中国市场规模与美日等国家仍有差距
美、日预调酒市场规模遥遥领先,中国市场有待扩容。中国预调酒行业在经历过年前的爆发式增长及年-年库存消化行业调整后,当前步入回暖后的高速健康成长期。根据年各国预调酒市场规模数据,美国拥有最大的预调酒市场,销售额达到95.8亿美元,日本紧随其后,销售额达到85.0亿美元,中国当前市场规模较小,销售额仅为7.4亿美元。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年日本人均消费额为.5元,而中国仅为3.7元,不足日本的1/,我国预调酒市场当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且人均消费量少,市场渗透不足,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消费者培育。
预调酒:年轻化、女性化、场景多元化等助推行业增长
借鉴日本市场经验,预调酒女性群体消费比例高,且能满足独酌场景需求。日本核心品牌三得利推出的和乐怡凭借低酒精度数、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群体、独酌的营销场景等成为爆款大单品。
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预调酒市场高速成长。1)根据苏宁易购数据,预调酒消费者中女性占比为46.1%,远高于白酒消费者中的女性占比27.2%。2)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低度潮酒中18-34岁人群占比达到71.4%,年轻化趋势明显。3)中国预调酒销量渠道中非即饮渠道占比逐年提升,从年的41.6%提升到年的68.5%。
04烘焙:冷冻烘焙需求旺盛,产能扩张支撑成长行业增长稳健,集中度尚低
行业稳健成长,消费不断升级,未来尚存较大发展空间。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零售额市场规模达到.2亿元,-年复合增速9.3%,除年受疫情影响销售量略有下降外,量价均有增长,行业内消费不断升级。但当前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仅为7.3kg,与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行业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低。由于烘焙行业下游的终端客户数量众多、烘焙产品品类众多,且当前大多生产企业经营范围存在区域性、产能规模受限等原因,行业仍呈现较分散的状态,未来龙头企业有望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全国化的产能布局,抢占更多份额,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
冷冻面团起步期,潜力巨大
国内冷冻面团食品处于起步期,对标欧美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冷冻面团有助于解决租金、人力成本日渐增长的难题,疫情下人工短缺加速催化冷冻面团的使用。年欧洲的冷冻面团占面包行业的比重大约是40%,美国大约是70%,而国内可能不足10%,发展前景广阔。
中性测算下年市场规模预计近亿元。经测算,年我国冷冻面团食品市场容量在中性下将达到.32亿元,-年CAGR为25.56%,渗透率为25%;悲观情况下市场容量达到.05亿元,-年CAGR为20.98%,渗透率为20%;乐观情况下市场容量将达到.58亿元,-年CAGR为29.44%,渗透率实现30%。
05奶酪:奶酪消费实现国产替代,妙可蓝多具备先发优势规模高速增长,常温奶酪成为新增长点
奶酪市场规模增长,行业高景气。根据欧睿预测,年奶酪市场规模为88.43亿元,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5.45%,年有望达到.35亿元市场,行业高景气,规模维持高增长。
常温奶酪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奶酪产品以低温奶酪为主,与低温奶类似,极大受到运输条件和贮存条件的限制,难以像常温奶能够在全国铺开,常温奶酪是对于这一限制的极大突破,尚处一片蓝海,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均瑶健康已推出常温奶酪棒,妙可蓝多预计下半年也将推出常温奶酪新品。
行业竞争格局:奶酪消费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国产品牌占比持续提升,妙可蓝多跃升至第一。年我国奶酪市场TOP5均为国外品牌,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法国的百吉福(28.3%)、乐芝牛(7.7%)和安佳(7.0%),国产品牌妙可蓝多仅凭借3.9%的份额排名第六。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美誉度的提高以及妙可蓝多在渠道、产品、品牌等方面发力,妙可蓝多市占率年上升至12.50%,排名第二;年上升至22.70%,与第一名百吉福仅相差2.10pct。根据欧睿,年妙可蓝多市占率达27.7%,跻身行业第一,高于百吉福3.3pct。
06其他乳制品:原奶上涨成本承压,提价控费改善盈利行业增速对比:常温增速回落,看好低温赛道
常温白奶销售额增速乏力,巴氏奶、酸奶销售额增势强劲。细分赛道上,巴氏奶和酸奶增势强劲,14-19年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2%和17.0%,预期19-24年的年复合增速为6.6%、7.1%;常温白奶增长乏力,预期19-24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0%。
低温奶毛利率更高一筹,成为各家乳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