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因知/文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教授于年5月21日逝世,享年87岁。*鹤一去不复返,只留哲思在人间。
威廉姆森的求学和执教生涯贯穿美国大陆东西海岸。他博士毕业后,在伯克利找到了第一份学术工作,但其申请终身教职却被拒绝了。二十三年后,伯克利将威廉姆森从耶鲁大学挖回时,给出的一项重要礼遇是由经济学系、法学院和侧重管理学的商学院三院合聘他为教授。他的影响力也确实横跨三界。
威廉姆森著述颇丰,代表作是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除该书外,其他重要著作《市场与科层制》《治理机制》也都有中译版。威廉姆森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交易成本来“分析经济治理,特别是企业的边界”(瑞典王家科学院颁奖词),并以围绕资产专用性的纵向一体化学说为最耀眼的明珠。他的一些观点在今日看来似乎不足为奇,但这正是最顶尖学者的伟大之处——他们划时代的研究结论已经成为了后辈普遍接受的常识。
能替代市场:企业边界浮现史
年,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彼时仍然十分年轻的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最早正式提出了企业的边界问题,即一家企业要获得一项资产(例如原料)时,何时选择从市场购买,何时选择自行生产?科斯的回答是,企业和市场属于“协调生产的可替代方式”,答案取决于哪种行为的交易成本更低。横向、平等、基于合同谈判的市场交易,与纵向、不平等、基于科层制的权力指令,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而已。有的企业或企业家可能会觉得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材料或服务,更为便捷;而有的企业或企业家可能更擅长在兼并后,管理一大摊子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提高企业效益。例如,经济史学家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就描绘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诸多企业通过管理制度的改良,有效实现了规模经济。
不过,科斯的企业性质之问在被提出后,仍然沉寂了几十年。企业在经济学文献中仍然是作为参与市场活动的一个“黑箱”出现,学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