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如今许多消费者网购都有“买前看测评”的习惯。这催生了大量测评平台和测评博主,他们打着“第三方测评”的旗号,以图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结合个人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体验,给消费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第三方测评,检测方法、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测评方甚至与商家深度捆绑,名为测评,实为变相带货。第三方测评缺乏规范、“以商养测”等乱象,不仅无法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反而破坏了市场秩序。
第三方测评,是独立于两个具有利益相关性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检验评测,并给出不带有倾向性的结论。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测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消费者而言,通过参考第三方测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商品和服务,减少试错成本;对商家而言,第三方测评机构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可倒逼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但从当前第三方测评存在的乱象看,该行业远未规范。前不久,有调研机构进行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72.4%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测评机构/平台缺乏统一、规范的商品测评标准,59.7%的受访者指出第三方测评机构/平台用虚假测评来推广产品,44.6%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检测过程缺乏监督,43.9%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测评行业准入门槛太低。
该调查显示的无资质、缺标准、门槛低等问题,在当下第三方测评市场普遍存在。现在许多网络平台都有专门做测评的入口,存在很多“测评博主”“测评主播”等,也有一些具备一定规模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拥有几十人、上百人的团队。但这些个人或机构大都没有权威和专业的资质,很多时候,有些测评博主仅凭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录一段试用、检测某产品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生成一个可供分享的评测内容,就算是完成了第三方测评的工作。这种测评毫无科学性、专业性可言,公正性和权威性更无从谈起。另外,有一些第三方测评机构有明显的营利动机,他们暗自与品牌方合作,其所做测评类似于商业广告。这种行为严重破坏测评所应具备的独立性,很容易误导公众。
第三方测评作为一种新业态,如今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存在的一些新的监管难题,需要引起重视。要实现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既需要从内部发力,加强自律,也需要从外部施压,加强监管。
若想以测评为业,端稳这个饭碗,测评者必须遵守规则,加强自律。有业内人士建议,测评机构或博主在发表关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评论时,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测评态度,基于自身的消费体验,或者基于真实可靠的数据;所发布的内容应当基本客观,不得以诽谤诋毁等手段,损害相关生产经营者的名誉商誉,若触碰法律红线,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规制测评行为,平台必须守土有责。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等相关平台应做好引导,对于注册的测评账号,要加强备案管理和作品上架审核,发现推广营销、贬损对手等行为,应立即屏蔽违规违法信息,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同时,要查证并公布测评者与测评品牌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相关产品进行回避,保证测评透明可信。
治理第三方测评市场乱象,最根本的是给行业立规矩。要让第三方测评做到严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准则规范为指南、标准方法为遵循来检测产品或服务,确保检测结果公正权威,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应进行法治化的系统治理,引导行业向上向善,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彰显法律惩戒的强大力量。同时,要完善落实公益诉讼制度,更好地发挥消费者组织和检察机关等积极作用,快速高效一揽子解决各类侵权行为,尽快筑起行业准入门槛,完善资质认定,清理整个行业市场并淘汰一批缺失独立性、公正性、规范性的测评机构,加速修复行业生态。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