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战后,德国为何急于寻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
TUhjnbcbe - 2023/1/14 21:37:00

引言

二战战败直至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制度仍然饱受争议。第三帝国瓦解两年后,德国西占区就做出了关乎西德经济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定。其后的货币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核心工业领域消费品市场自由化举措都得以贯彻。东部占领国则从一开始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央计划经济道路。这期间,在某些领域内有关究竟何为正确调控方式的争论依然不绝于耳。

年,苏联占领区也做出最后决定,在逐步推行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引入货币改革计划。-年,一部分德国人认为一个德国特色经济*策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这种*策能够既克服德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前的经济自由主义弱点,也能抵御纳粹*权统制经济的威胁。

虽然市场参与者在这些目标上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在战后硝烟四起的经济秩序之争中各方却不自觉地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一一即计划经济阵营与市场经济阵营。事实上,当大家回忆起那段历史时,无论是经济学专家还是*治*派其最初的观点立场都有类似之处。自由市场经济在遭受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后早已名誉扫地,而计划经济却必须面对来自另一方面的指责。

面对未来的国家计划和调控体制构想,公众不仅批判性地把苏联视为衡量其优劣的标杆,还过于草率地将其与战后时期为占领国暂时保留的纳粹*权的经济方法和制度等同起来。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占领国有意识有目的地广泛沿袭了纳粹时期的经济组织形式。原因其实很简单:实践证明它是成功且有效的。

在英国人眼中,废除中央控制权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犯罪行为和赔上性命的*博。不仅如此,纳粹*权下的经济调控举措的经验也被转用于工业领域。英占区内的德国官员认为,英国期待德国实施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过从德国方面来看,德国既缺乏投身其中的意愿和兴趣,也没有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作支撑。

年年初,作为英国管辖权下的德方辅助机构而成立的中央经济局并未建立自己的*权基础。它被迫求助于各联邦州和各县市经济署等中下级机构。卡路里精神和薄弱的警察力量使经济管制体系出现了大范围的坍塌和崩溃。为有效地将稀缺资源利用到关系国计民生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德国官员为保留这一调控体系不断奋斗。这一费力不讨好的举动也成为的德国寻求经济*策新发展路途中的绊脚石。

毫无疑问,英占区最为广泛地继承了工农业领域的计划与调控方式。英国曾制订了以统筹占领区内所有工业生产规划为目标的斯巴达计划。而美占区鉴于对建立此类企业的普遍排斥心理则没有制订类似的经济计划。与此同时,苏占区德国经济管理局试图推行工业生产中央计划体系的尝试却遭到了反对。法占区内经济规划与调控*策的重点则集中在农业、林业和工业等对于法国经济重建工作尤其重要的行业。

中央食品与农业局局长汉斯施朗格-舍林根在一封寄往英国**府农业与食品部的去信中提到:“我所管辖的领域似乎不再能为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体制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治空间。我必须表明我对计划经济体制毫无保留的认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是克服和战胜目前及未来一切困难的唯一出路。”不过,并非所有英占区德国中央经济管理机构的主管官员们都对此说法表示认同。

自由主义者的时机还未成熟。英占区内的大部分德方代表都青睐非直接调控的分权式经济计划。这些掌权的德方代表都经历过战后的贫困经济期,而经济职能部门的精英人土中大多出身于战争或战前时期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或来自景气循环研究所,或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国家经济部。这些机构以及柏林大银行总部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评估,并为德国未来的经济*策指明了方向。

年以后,社会市场经济的*治语言在西德得到迅速贯彻,使得其他与之相对立的秩序*策体制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不过,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货币改革之前,公有经济与计划经济构想的拥护者还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经济管理机构内。年6月21日关于经济调控与计划核心问题的专家鉴定会议明确表明了其在实践中的意义所在。会上各方就关乎德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构想进行了广泛探讨。

与会代表包括来自四大占领区的科学家、*府管理人员和德国*客。美国和法国占领区甚至还用官方的方式委派了观察员列席会议。针对战争结束早期的状况,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聚会,没有其他德国*客和*府委员会具有这种跨区域性的号召力。不过,事实上,鉴定会议并未获得正式的官方认可,因为官方想要强调该会议的非官方性。然而,参与者的纷至沓来恰恰表明了各方对该会议官方特性的认可。

来自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在会议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年以来,他是自由主义改革派的知名代表。威瑟尔挑选他来推广自由主义对计划经济的反驳论据。正如威瑟尔所强调的,这实际上是希望他扮演那个唱白脸者,米勒一阿尔马克对此心知肚明。

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认为,19世纪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的生活保障的市场经济活力不是以一种自我调节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方式实现的,只有用社会调控型市场经济的方式才能解决德国经济重建的问题。因此,一定形式的经济调控是不可或缺的。诚然,米勒-阿尔马克的社会市场经济理念与威瑟尔等自由社会主义学家的调控设想是有所区别的。

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三帝国瓦解后,弗莱堡的改革自由主义派依据当时的时代条件也曾提出过调控型和规制型市场经济*策的构想。他的理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之前,他并未与改革自由主义派的弗莱堡人士有过直接接触。

米勒-阿尔马克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在于将道德规范的思想引入经济秩序当中,并将积极的社会或社会主义的经济*策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因此,他的思想就与威瑟尔的思想产生了共鸣。战争期间任大学讲师的维瑟尔接触并近距离了解到了米勒-阿尔马克的科学著作。与此同时,威瑟尔以精致、透彻周密且完善的凯恩斯规划理念为基础也在探寻一种可实施的整体经济计划与调控构想。

维瑟尔深信,随着德*府对经济*策计划职能的过渡承接,德国至少能够维持其经济上的统一。在汉堡讨论会上,他向各方抛出了一个问题:德国究竟是否打算重建和复苏东西德之间的经济关系?以最优化取代最大化是威尔瑟经济*策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构想,它应以一系列直接或间接调控手段为支擦,并取代和改变以往指令与禁令式的调控方式。

图宾根社会经济学教授威尔海姆克罗法特也曾热切推荐另一种稍显拙劣的计划经济模式,即将经济割裂为自由市场与苏联模式的管制市场两部分。不过,他的构想遭到了之后就任柏林市长的奥托苏尔的强烈反对。直到年3月,奥托苏尔一直任职于苏占区的德国中央工业管理机构。

奥托苏尔认为在现有苏联模式的条件下维持自由市场的设想是不大可能的,故而苏联模式也不能直接作为典范为德国照搬照抄。苏尔曾试图为东德占领区的部分工业制定份总体规划,但无果而终。他在计划提案中明确指出的核心思想是:德国的经济发展调控方式应根据东西德之间经济体制的异同进行探索。

结语

综上所述,德国必须找到能满足各方经济*策目标要求的调控形式,以消除各占领区在经济领域上渐行渐远的危险趋势。可能由于这一目标的影响,各占领区管理界、科学界和*派代表人物有关秩序*策的观点在战后第一年没有出现大的裂痕。汉堡会议上各方提出的观点都源自其自身的传统理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后,德国为何急于寻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