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分析临期食品受追捧,未来能否出现独角兽
TUhjnbcbe - 2023/1/28 19:39:00
儿童白癜风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212/8667007.html

(本文首发于《紫金商业评论》,授权紫金财经同步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很多商超里,都会有专柜写着“临期食品打折降价”的标志。从新鲜蔬菜到鸡蛋牛奶,从第二件半价到买一赠一的“捆绑销售”,货品一应俱全、促销力度非常让人心动。除了商超专柜,一些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店铺也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形成多家连锁门店,渐成气候。

从消费端来看,在疫情常态化趋势影响下,消费者对于未来收入预期降低,消费偏好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不再追求极致、轻奢,务实消费受到人们青睐,这也促进了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

网上关于临期食品的讨论非常热烈。微博上,临期食品的相关话题热度增高,仅阅读超过1亿的就有三个;豆瓣社区中,“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成立一年多时间,已经发展了9万多成员;抖音短视频中,有关临期食品的视频,最高点赞量接近万。

在行业端,同样受到疫情影响,流通环节中存在着大量的临期商品,这些商品在过期前,通过常规销售途径售卖出去的可能性很低。而一些街边店、私人超市等,临期现象更加普遍,所以,一般商家会有针对性地把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放在货架的最前端,把日期新的商品放在后面。

但这仅仅是扬汤止沸,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临期食品问题。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策略,临期都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商家选择降价处理,都不如直接交给专门的处理商打包处置,这也就给了临期食品很大的市场空间。

临期食品受追捧

什么是临期食品?通俗的理解,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保质期实际上也是一个从法律上区分责任的概念。笼统来说,保质期内食品出现问题,主要由商家来承担责任,保质期到期之后,则商家可以据此免责。

年5月13号,有关部门将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界定为:在标签所规定的储存状态下,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在这段时间里,该产品可以充分地被出售,并且保留了商标上所没有的特殊的质量。年1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那么,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我们常见的罐头、糖果、饼干等食品;标注保质期6个月到不足1年的,那么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经常囤货的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的;而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这一类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等等。

还有第四类,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这主要是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等;而标注保质期更短一些的,在16天到不足30天的,那么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像酸奶、点心等;最后一类,标注更短保质期,比如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例如新鲜牛奶、现做现卖的主食、未灭菌的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等。

临期食品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呢?某咨询平台曾发布过一份《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在年对中国消费者的调查中,超过四成受访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中,26—35岁的占比为47.8%。

淘宝在4月份与科普中国合作,推出了一份《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据统计,临期食品的购买量为万。在这些商品中,剩下20%-50%的保质期内,由于打折较少、口味不受影响,通常会出现一波新的销售高潮。

艾媒咨询数据则显示,年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达亿元。艾媒分析认为,此前临期食品都是不被超市重视的。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多数的实体行业都无法正常营业,许多食品也无法出售。这就导致产品链上游出现了货物的积压情况,因此临期产品特卖成为新的发展商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中,超过七成是22岁至40岁的青年群体,未来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还会继续增长。

东兴证券分析师孟斯硕认为,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呈现出的一个变化趋势就是低价渠道迅速成长,临期食品销售在过去两年快速获得消费流量。

当然在市场升温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临期食品社区,有一些消费者称收到过包装破损、已过期的食品,甚至出现过变质食品等问题。

这提醒人们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临期食品虽然是非过期食品,但食品投放市场后,仍需加强对其质量和安全的严格管制。人们在采购时仍然要按照需要采购,尽量不要大批量储存,以防过期、变质,导致食品浪费;如发现食物已过期,有膨胀,有异味,有霉变等,不应再食用。

运营的关键在供应端

国内临期食品行业火热,催生了线下临期食品折扣店,如雨后春笋般萌生出来。此外,随着《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和施行,反食品浪费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和消费潮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这导致临期食品赛道入局者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临期食品相关企业总注册量达到了94家,市场竞争加剧。同样是在年,临期食品行业开始受到资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析临期食品受追捧,未来能否出现独角兽